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资源推荐 > 新刊推荐
皇帝是『三无』人员(2025/11/5)
发布时间:
期刊架位号[8513]张程
  世人都羡慕皇帝,因为他能享受所有东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且生杀予夺,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那么在历史上,皇帝真实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呢?
  我的基本判断是,皇帝是一个“三无”人员。
  第一,皇帝“无退路”。我当上了皇帝以后,不当行不行?不行。只有你死了,才能卸下皇帝的重担。为什么当上了皇帝就要一条道走到黑,不能中途退出呢?因为,皇帝的退路就是死路。
  《资治通鉴》里的赤壁之战这一节说,东吴内部争论如何应对曹操的招降,“权起更衣”,鲁肃偷偷地过去拉住孙权说,所有东吴的人都可以投降曹操,但唯独你孙权不能投降。为什么呢?鲁肃说,像我这样的人投降曹操,混个十几二十年也能混个太守、知县,但是你孙权投降了曹操那边,位不过封侯,还会有将来南面称孤的可能吗?不会!你连性命都可能保不住。
  皇帝没有退路这一点,我们从那些禅让皇位的皇帝的命运中看得最清楚。皇帝一旦禅位了,遭遇都非常悲惨。为什么呢?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后周柴宗训禅让后,二十岁就死了。他的兄弟不是死在他前面就是下落不明。虽然他的儿子继承了爵位,降封为郑国公,但他这一支很快绝后了。
  中国历史上只有少数几个禅让皇位的皇帝得以善终,多数都死于非命。汉献帝是有信史记载的第一个禅位的皇帝,也是少数几个得以善终的皇帝之一。汉献帝把皇位禅让给曹丕后,虽然被囚禁但是并没有被处死。魏晋南北朝流行禅让这套把戏,一开始的两个皇帝,汉献帝刘协和曹魏的末代皇帝曹奂,退位后虽然没有自由,但都是正常死亡的。到了晋朝,末代皇帝司马德文,禅位当年就被杀死了。
  比他晚一百年的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是个信佛的皇帝,也是被迫禅位的皇帝。他退位后,躲避在佛寺中。权臣尔朱兆就派人在佛前杀了元子攸。临死之前,元子攸在佛前许愿:“愿生生世世不再生在帝王家。”死时年仅二十四岁。
  与元子攸类似的感叹,顺治皇帝发过:“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落入帝王家?”崇祯皇帝也发过:“何苦生在帝王家?”这几位皇帝都表达了相同的意思,那就是当皇帝难,当皇帝没有退路。
  第二,皇帝“无闲暇”。皇帝这份工作是终身的,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工作量极大。随着君主专制的程度越来越高,皇帝要处理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事无大小,俱决于皇。”天下的事情皇帝都得管,否则就可能有疏漏,皇权就可能被削弱。中国历史总的趋势,是皇帝的工作量越来越大。
  先秦的古汉语很精炼,几个字就能表达很多意思。后来,同样的意思,需要使用的文字越来越多。到了清朝,皇帝批阅奏章,阅读量比汉武帝要多得多了。
  雍正皇帝每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到了早上五六点钟又要起来上朝。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二十个小时,全年几乎没有闲暇。除了批阅奏章,他还要接见大臣、出席庆典等等。
  皇权、工作和各种政治需求,把专制帝王压得喘不过气来。即使是吃饭,对于皇帝来说也并不是一种享受。皇帝吃的不是饭菜,而是政治。如果皇帝和大臣一起吃饭,他是吃不了几口的。因为大臣们参加御膳,首先得行礼,各种的繁文缛节。皇帝得端着架子受礼。晚清官员何德刚,退休后写了一本笔记,记述了自己参加御膳的经历。在他看来,参加御膳就是遭罪,因为他不断地被礼仪官引导着磕头、起身、再磕头,其间还有大量的文艺演出。文艺演出的时候,君臣也不能只顾着吃。所以,整个御膳,与其说是吃饭,不如说是一种政治仪式。其次,大臣参加御膳,都想借机跟皇帝套近乎,或明或暗传递各种信息。皇帝就要分析、处理大臣传递的信息,基本就吃不了饭了。
  当然了,在没有大规模饭局的时候,皇帝可以一个人吃饭。但是,御膳房的工作就是全天候地把饭菜给皇帝准备着,让皇帝随时可以吃上饭,而且是吃上满满一屋子的饭。所以,绝大多数的菜,不是现做的,而是类似于“蒸碗”,或者干脆就是反复热了很多回的冷菜冷饭。只有少数摆放在皇帝面前一两张桌子上的菜肴,才是新鲜的。于是,离皇帝比较远的饭菜可能都坏了,馊了,只是摆在那里,更多的是一种象征。就算皇帝一个人吃饭,他也不能不管不顾,因为太后、太妃、皇后、皇妃都会送一些自己宫里小灶做的小菜,孝敬皇上,联络感情。皇帝把这些小灶小菜,每样只夹一筷子,差不多就吃饱了。
  第三,皇帝“无保障”。可能有人会问:全天下的财富不都是皇帝的吗?全天下的军队不都在保护他吗?皇帝怎么可能无保障呢?
  明朝紫禁城的西华门门口,常年备着几匹快马,还有兵器。兵器里有快刀长矛,还有已经上了弦的弓弩。有一位明朝皇帝有一次注意到了,就问禁卫军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立下的规矩:子孙后代要居安思危,随时准备“跑路”,搞得像黑社会老大一样。皇帝时时刻刻都生活在这种威胁之下,他能有什么保障呢?
  普通老百姓可以向官府要保障,大臣可以向皇帝要保障,但是皇帝找谁要保障?皇帝的身家性命,完全来源于他的权力是否稳固:皇权控制的资源有多少,皇帝的保障就有多少。皇帝的保障全来自权力,反过来助推了皇权专制,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这便很容易陷入“安全困境”的无限循环之中。
  无退路、无闲暇、无保障的“三无”生活,有的只是工作、威胁和斗争,一般人都受不了。历史上把皇帝这份工作做得出色的“明君圣主”,都不是一般人,都是工作狂、偏执狂和孤独一生的可怜人。而一般人不幸当了皇帝,不是被逼成不理朝政的昏君,就是精神错乱,被历史书写为暴君。
  明武宗正德皇帝和明世宗嘉靖皇帝,是正常人被皇权压垮的典型例子。正德皇帝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小伙子。他喜欢爬树打猎,追求新鲜好奇的事物,就是不喜欢按部就班地天天上朝、批奏章。他取了一个化名“朱寿”,接着任命朱寿为大将军,要出塞去。大臣们纷纷反对,因为朱寿这个人子虚乌有,因为明朝没有大将军这个职务,因为皇帝不能离开北京。没办法,正德皇帝只能待在紫禁城里,和太监们打打闹闹。好不容易南方发生了宁王反叛,正德皇帝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御驾亲征了。可是刚走过卢沟桥,正德皇帝突然想起爱妃没跟来,在千军万马中掉转方向,去接心爱的女人。这又是沉迷于爱情的小伙子的典型做派,可在大臣们看来是典型的昏君表现。
  正德皇帝好动,嘉靖皇帝爱静。他晚年几乎什么正事都不做,就好做一件事情:炼丹吃药!嘉靖皇帝躲在紫禁城里,二十几年不上朝。嘉靖刚当皇帝的时候,也是年轻好动。因为正德皇帝没有子嗣,堂弟嘉靖皇帝以藩王的身份入主紫禁城,他想追封生父为皇,尊生母为皇太后,结果遭到了朝野大臣集体反对,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礼议之争”。通过这件事情,嘉靖皇帝认识到了皇权条条框框的厉害,内心非常逆反,干脆躲进小楼成一统,躲进紫禁城自我逃避。这一躲就是一辈子。
  正德皇帝、嘉靖皇帝如果只是普通老百姓,他们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把他们摆到皇帝的位置上,就大不一样了。皇帝本人,也是皇帝制度的受害者。
  (摘自《制度与人情》)
 
6月9日,恒生科技指数(HSTECH)  样本股调整正式生效,比亚迪股份以  8% 的权重纳入恒生科技指数,中国版  “科技七巨头” 成形。科技七巨头  (Magnificent 7)原指苹果、谷歌、亚  马逊、微软、Meta、特斯拉、英伟达  七家,代表美国科技股核心资产。而随  着比亚迪加入,小米、联想、比亚迪、  中芯国际、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已  然形成类比科技七巨头的中国科技  核心资产。中国版 “科技七巨头”  在恒生科技指数中的合计权重接近一半  (48.3%),反映中国核心科技资产 “新  旧交替” 中,AI(人工智能)和 “AI+”  (自动驾驶)正冲上潮头。值得注意的  是,在整个恒生科技指数中,AI 成分  占 90%,涵盖了 AI 产业链上中下游,  而包括比亚迪、蔚来、小米在内的 “AI+  汽车” 则超过 25%。人们一直以来有个  疑问:AI 叫好不叫座,到底会在哪个  垂直领域率先落地并开花结果。现在看  来,形势开始明朗,那就是自动  驾驶。  恒生科技指数由在香港上市的 30 家  最大的科技公司组成,这些企业作为各  领域领军企业,反映了中国科技产业的  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反映了政策所带来的势。中国  在全球范围首倡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  科技创新与产业体系现代化,为此,鼓  励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恒生  科技指数成分股企业享受到国家科技  发展的政策红利,这是潮流背后来自大  势的动力。第二,反映了科技突破的  势。恒生科技指数在中国科技领域不断  取得突破中成长,反映了中国科技正在  美国脱钩抑制中有力崛起,象征着国家  科技发展的运势。第三,反映了市场投  资之势。随着政策利好与科技突破,全  球资金对港股中的科技股的信心在提  升,美国技术封锁无法令全球投资回到  封闭。第四,反映了行业应用之势。恒  生科技指数成分股许多处于人工智能主  要应用领域,中国版 “科技七巨头” 借  势中国大规模、大范围市场的特征开始  显示,找到了自己的比较优势所在。  当然,也要看到,美国版七巨头与中  国版七巨头,在市值上还有量级上的差  距(如图 1 所示)。排在美国七巨头排  名最后的微软的市值,比中国版七巨头  除腾讯之外六家的总和还多;而市值排  名第一的腾讯,比美国排名最后的微软  还差了许多。需要作出更多努力,才能  缩小这种差距。  第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势,不能减  弱,只能增强。英雄不问出处,要给能者  以充分施展能力的空间,激励他们闯寨投  旗,勇立潮头。第二,应为类似 DeepSeek  的基础性突破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保护,像  培育杭州六小龙那样,让藏着的龙、卧着  的虎有龙腾虎跃的充分空间。第三,应将  科技创新与市场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将  “AI+” 推广到更多的垂直领域,形成世  界级的产业生态。利用行业应用上的优  势,拓宽发展的路。
  (领导文萃2025年18期[8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