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的距离
大卫·邓比,美国《纽约客》影评人,1991年的某天,忽然意识到自己成了一个只读新闻、时事书籍及各种杂文的人,“我拥有信息,但没有知识”,他说,“严肃的阅读或许是一种结束媒体生活对我的同化的办法,一种找回我的世界的办法”,于是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30年后,作为媒体人一份子的他选择重回课堂读书。
像邓比先生这样,我们和阅读的距离,既近且远。
不论是研究学者,还是普通大众,读者身份都是首要的。在读是一种状态,读什么和怎么读是一种智慧。大卫·邓比的时代还没有像微博这样迅速有力的传播媒体,他已经厌倦、呼喊并且决定重置自己,再看如今,我们的生活几乎被各种媒体吞噬,甚至成为“无意识”的“迷失”。不必恐慌,也未必要像邓比先生这样,直接回到课堂和孩子们一起读经典,但是在信息的沼泽地中,我们要为自己准备一处舒适的所在。
在所有的阅读中,经典阅读是醇厚和广阔的,可以增广见闻,陶冶情操,更是对心灵与品格的滋养,最终找到更好的自己,将文明在细微和个体中熏染传承。
可是读经典,怎么着,也得想好从什么开始读,选好版本,需要一个不太干扰的空间,更重要的,有一个好的心境,或许刚开始根本就是如坐针毡……
想来就是这些小小的距离和内心的不坚定,使得我们和经典阅读越发地疏离,就从这个4·23世界读书日开始,从今天开始,迈出步伐去度这些距离,对我们自身来说,这会是很大的一步,然后慢慢地,一步再一步。
最后,我们身处的时代,当然要去阅读它,就像邓比先生仍然在做他的影评人,仍然需要阅读大量的信息,只是,不要被它们充斥和左右。
目录
专稿
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许霖
且把“金针”度与人/巩本栋
杜甫的诗史传统与中国现代城市民谣/许金晶
文笔
死亡和我/杨苡
厚实的风景/陈晨
赏读
唐诗杂论:孟浩然篇/闻一多
创作修养谈
六桥才迹(节选)/[清]古吴墨浪子
“文人”/瞿秋白
荐书
诗词阅读与鉴赏
馆闻
金图专题文献资源推送服务——打开一扇阅读新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