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资源推荐 > 新刊推荐
年中重磅会议,有何深意?(2025/9/4)
发布时间:
  作为全年中具有承上启下关键作用的一次重要会议,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不仅为下半年经济工作规划出了清晰路径,更在“十五五”规划即将启幕的关键节点,埋下了统领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伏笔,具有承前启后、开篇定向的双重意义。
  一、宏观政策:财政与货币协同发力,稳增长与调结构并重。
  对于下半年经济政策思路的定调,此次政治局会议使用了“持续发力、适时加力”的新表述。“持续发力”,体现了宏观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核心在于通过既定政策的深化实施,为经济回升向好筑牢基础;“适时加力”,则凸显了宏观政策的灵活性与针对性,强调根据经济运行动态调整力度,在关键节点精准发力以应对新挑战。“持续发力、适时加力”的组合,既体现了保持政策连续性以稳固经济回升势头的决心,又彰显了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灵活调整力度、精准服务稳增长与调结构双重目标的智慧,是兼顾当下与长远、总量与结构的系统性部署,同时,也表明我们的宏观政策使用仍有较为充足的空间,政策“后手”将相机而动。
  二、资本市场:“吸引力”与“包容性”并列的战略考量。
  会议指出,要“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的核心要义是近年来我国在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与稳定过程中的重要政策导向之一,此前已在多个重要会议和政策文件中有所体现。不过,“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是首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层面提出。
  为何在此时强调“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从实践层面看,这是基于三重现实需求:一是提升市场活力的需要,通过吸引优质企业上市、引入长期资金,提高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二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为科技企业、创新项目提供更高效的融资支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在全球资本流动加剧的背景下,巩固国内市场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维护金融稳定。
  三、内需政策:从“两新”到“两重”的结构优化。
  此次政治局会议在内需领域的表述变化值得关注,相较于以往提及的“两新”(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此次更强调“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服务消费与民间投资活力,直指当前经济发展痛点,释放出政策重心从追求新兴领域扩张转向优化存量结构的清晰信号。此次内需的政策导向转变有三重深意:聚焦“两重”建设,旨在通过基础设施升级与产业改造提升经济韧性;发力服务消费,意在推动消费结构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延伸,带动就业与创新;激活民间投资,则是为了打破资本垄断,形成“多元参与、公平竞争”的投资生态。
  四、扩大开放: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型。
  对于扩大开放的政策导向,此次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优化出口退税政策”。这一举措直指外贸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通过财税手段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体现了我国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坚定决心。下一阶段,我国扩大开放将向更深层次推进,标志着我国开放正从“要素流动型”向“制度型”深层次转变,通过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提升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五、攻坚改革深水区:以系统性举措激活动能。
  对于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的推进路线,此次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关键举措。从部署中可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与“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成了下半年改革的“双引擎”:前者瞄准“新动能”,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新兴产业,打破传统增长路径依赖;后者聚焦“新秩序”,破除地方保护与无序竞争,让要素在全国范围内高效流动。重点行业产能治理与“两个毫不动摇”的重申,则是优化经济生态的“双轮驱动”。
  这次政治局会议的政策部署,本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系统性回应。从宏观政策的协同发力,到资本市场改革的战略升级,再到内需结构的质效提升与开放模式的能级跃迁,每一项举措都直指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挑战。这些政策既不是简单的刺激计划,也不是对既有路径的重复,而是以创新思维破解矛盾、以系统观念协同发力。随着这些部署落地,中国经济将在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中,走出一条更具韧性与活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6月9日,恒生科技指数(HSTECH)  样本股调整正式生效,比亚迪股份以  8% 的权重纳入恒生科技指数,中国版  “科技七巨头” 成形。科技七巨头  (Magnificent 7)原指苹果、谷歌、亚  马逊、微软、Meta、特斯拉、英伟达  七家,代表美国科技股核心资产。而随  着比亚迪加入,小米、联想、比亚迪、  中芯国际、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已  然形成类比科技七巨头的中国科技  核心资产。中国版 “科技七巨头”  在恒生科技指数中的合计权重接近一半  (48.3%),反映中国核心科技资产 “新  旧交替” 中,AI(人工智能)和 “AI+”  (自动驾驶)正冲上潮头。值得注意的  是,在整个恒生科技指数中,AI 成分  占 90%,涵盖了 AI 产业链上中下游,  而包括比亚迪、蔚来、小米在内的 “AI+  汽车” 则超过 25%。人们一直以来有个  疑问:AI 叫好不叫座,到底会在哪个  垂直领域率先落地并开花结果。现在看  来,形势开始明朗,那就是自动  驾驶。  恒生科技指数由在香港上市的 30 家  最大的科技公司组成,这些企业作为各  领域领军企业,反映了中国科技产业的  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反映了政策所带来的势。中国  在全球范围首倡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  科技创新与产业体系现代化,为此,鼓  励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恒生  科技指数成分股企业享受到国家科技  发展的政策红利,这是潮流背后来自大  势的动力。第二,反映了科技突破的  势。恒生科技指数在中国科技领域不断  取得突破中成长,反映了中国科技正在  美国脱钩抑制中有力崛起,象征着国家  科技发展的运势。第三,反映了市场投  资之势。随着政策利好与科技突破,全  球资金对港股中的科技股的信心在提  升,美国技术封锁无法令全球投资回到  封闭。第四,反映了行业应用之势。恒  生科技指数成分股许多处于人工智能主  要应用领域,中国版 “科技七巨头” 借  势中国大规模、大范围市场的特征开始  显示,找到了自己的比较优势所在。  当然,也要看到,美国版七巨头与中  国版七巨头,在市值上还有量级上的差  距(如图 1 所示)。排在美国七巨头排  名最后的微软的市值,比中国版七巨头  除腾讯之外六家的总和还多;而市值排  名第一的腾讯,比美国排名最后的微软  还差了许多。需要作出更多努力,才能  缩小这种差距。  第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势,不能减  弱,只能增强。英雄不问出处,要给能者  以充分施展能力的空间,激励他们闯寨投  旗,勇立潮头。第二,应为类似 DeepSeek  的基础性突破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保护,像  培育杭州六小龙那样,让藏着的龙、卧着  的虎有龙腾虎跃的充分空间。第三,应将  科技创新与市场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将  “AI+” 推广到更多的垂直领域,形成世  界级的产业生态。利用行业应用上的优  势,拓宽发展的路。
  (中国新闻周刊2025年29期 [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