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架位号[3864] 期刊架位号[3864]](./W020250815439057944573.png)
郭发红
我们夫妻俩可谓“南辕北辙”。妻娘家在渭南塬阳郭镇坡史村,出门就见深沟,沟道里是沋河川,沋河水向着渭南城区的方向奔去。我家位于渭河北的官邸镇紫郭村,这里一马平川,距渭南市区约30千米,距妻娘家约45千米。
第一次去丈人家,父亲叮咛我:“放勤快点,帮他们多担几担水。”看我有点迷瞪,父亲补充道:“塬上么,吃水不方便,井老深哦。”
我点头应允,却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是喝水,怎么说成是吃水呢?还有谚语“吃水不忘挖井人”,难道吃水比吃饭还要金贵?然细思量,水乃生命之源,水都吃不上,还能指望吃上饭吗?
到了塬上,只要不到边边沿沿去,台塬地貌还是相对平坦的。鸡叫三遍,丈人已给架子车打好气,车厢前后都有插板,中间卧了个专门盛水的铁皮桶(5桶水合1立方米水),左右用麻绳捆牢,一声吆喝,我便随着丈人到1.5千米外的村子拉水去了。但见七八米高的水塔兀自耸立,上面卧着一个更大的铁皮桶,约莫盛水15立方米。塔下一眼机井,先由水泵将水抽到塔顶,然后自流放水。每立方米水0.2元,后来涨到了0.5元。排队的人多,一车水拉回来已到饭点。这一桶水大概能维持三五天的生活用度,至于牲畜及洗衣用水,则是用从房檐上流下来再汇入水窖的雨水。人不到没办法时是不会心甘情愿去吃雨水的,这与我们渭北的做法大相径庭。
“为什么呢?”我忍不住问道。许是我们渭北风调雨顺,不知南塬是“旱塬”吧,丈人涨红着脸反问我:“老天靠得住吗?再说风里来雨里去,洋不洋、土不土,能和几十丈深的井水相比吗?”丈人看我有点窘迫,遂缓和了口气,解释说:“口味不一样,也不习惯。”我又问:“咱们这儿打过井吗?”“打过!”丈人接过话茬,咕哝说了一大堆,大致是井打过大半,已见泥时绞土筐的麻绳断了,“咚”的一声下去险些把人砸死,自此填井作罢。
拉水不光要赶天晴道干,泥里、水里更需抢着去拉,因为雨雪有时竟没完没了,那些原本坑坑洼洼的土路愈加泥泞不堪。3年恋爱3年拉水,我深知此道,于是婚后将拉水之事好说歹说向未来的妹夫做了交接。
有了这般体验,我为家乡的吃水情景感到自豪。我们村吃水靠井,每队都有水井,水深五丈五(18.33米),腰粗的辘轳、小指细的绳索缠不过3层,便听“砰”的一声,桶已触水,随即一鼓作气,三下五除二便打得清冽井水。这时会有妇女在旁嬉笑:“小伙子,给婶婶盆里倒上小半桶,我把这两件衣服透一下就好了。”此时,小伙子乐意服务,权当活动臂膀。
20世纪80年代,我们这里的井水出了问题,不但有虫常要下药,而且含氟量高,长期饮用会导致黄斑牙,严重者会有骨质疏松或发育不良的症状。于是,20世纪90年代,村里的水井基本就弃置不用了。那条与辘轳如胶似漆的井绳不见了,然后是少人问津的辘轳愈发老态龙钟,打我四处奔波时起,就再也没有听到过那“砰”的声响——似乎真不是桶掉进了井里,而是井掉进了桶里,要么是桶及井都掉进了我的依稀又懵懂的梦里。
取而代之的是水窖,水源主要是渠水和雨雪。渠水正是我姑父工作单位从渭河抽来用于农田灌溉的水。我拉上久违的架子车,装上小水缸,或者从邻居家借上水桶,连同自家的水桶如此跑上两回即可。渠水时常有,路又近又好,不必排队,不需交钱,这远非塬上丈人家可比。但人们很快失望了,因为渠水的颜色不正常,偶尔竟能闻到一点异味,这岂能饮用!于是家家扩充水窖,再也不让雨水流到村中涝池或村外地里、土壕里去了。有人赶到5千米外的下吉(今下邽)供水站买水,再雇车拉回,如此也促成了一些水户专做这个买卖。一车水拉到村巷,喊声“卖水了——”,马上让人想到下吉东南蔺店乡的剧作家李十三编的戏剧《火焰驹》,里面正有李彦贵卖水的情节。但此一时彼一时,不等你品头论足,那一车水早有了归宿。再后来,“卖水”的吆喝声很难听到了,就连那些三轮车、四门六座车、大卡车拉水的影子也难得一见。因为紫郭村偏远,水车刚一出发就被沿路的人家给“截胡”了。渐渐地,我们这儿的人低调起来,再也不自诩“吃水不是事”之类的话,反而对于水荒的恐惧与日俱增。
最后,人们把希望全然寄托在渭北人畜饮改水管理单位上。这是一家应运而生的事业单位,大致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动工,从渭河北边的龙北一带打井抽水,然后自南向北、从低到高,分东、西两线齐头并进。其中,西线经辛市、周家、下吉、阳尹共4级供水站加压输送,我们紫郭村正位于西线末端。既是末端,路远地高,又不在交通干线,确有几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境遇。饮改水管理单位也在摸索前行,曾于我们村试装管道,就近接了几户人家,但因管道、水压都不达标而宣告失败。
2010年之后,眼见我姑所在的张堡原村通水了,再去塬上丈人家时,他们稀稀疏疏的岩头坡也通水在望,且是在动议搬迁的时候——规划是要把他们合并到大村里去,而大村的人畜饮水工程正在有序推进。我感到了沮丧,好像多年的红旗手一下子要被淘汰出局似的。我忧心忡忡地询问时任饮改水管理单位的领导。领导回答:“这么说吧,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攻坚战、歼灭战!你们村通水到户了,我们的这场战役就宣告胜利了。”事后从时任阳尹供水站站长、施工负责人处了解到,这次全面配网改造,首先更换的是水源——让沋河水一路向北,沿渭河大桥敷管到辛市站,然后逐级加压输送至阳尹站(张堡原村配属下吉站供水)。其次是更换水泥管道为PVC管道,以增大过水流量。再次是站内增加蓄水池,更新水泵机组,使其配套完备,功效大增。最后是走村入户施工安装。紫郭村路面硬化看似交通方便,但对铺设管道影响极大,后来研究出“打眼法”,即从路两端挖坑、中间打眼,再穿管道而不破坏水泥路面的办法,硬是啃下了这个施工中的“硬骨头”,加上村里协调有力,村民积极性高,工程进展顺利。经过一个寒冬腊月及春节大年,终于在迎春花盛开且桃花含苞待放的2016年初春,紫郭村通水到户。
时也,运也,命也。我豁然明白,果真“南辕北辙”,我们村人吃的水正是妻子娘家沟下的沋河水啊。
作者简介:郭发红,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职工作家协会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
6月9日,恒生科技指数(HSTECH) 样本股调整正式生效,比亚迪股份以 8% 的权重纳入恒生科技指数,中国版 “科技七巨头” 成形。科技七巨头 (Magnificent 7)原指苹果、谷歌、亚 马逊、微软、Meta、特斯拉、英伟达 七家,代表美国科技股核心资产。而随 着比亚迪加入,小米、联想、比亚迪、 中芯国际、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已 然形成类比科技七巨头的中国科技 核心资产。中国版 “科技七巨头” 在恒生科技指数中的合计权重接近一半 (48.3%),反映中国核心科技资产 “新 旧交替” 中,AI(人工智能)和 “AI+” (自动驾驶)正冲上潮头。值得注意的 是,在整个恒生科技指数中,AI 成分 占 90%,涵盖了 AI 产业链上中下游, 而包括比亚迪、蔚来、小米在内的 “AI+ 汽车” 则超过 25%。人们一直以来有个 疑问:AI 叫好不叫座,到底会在哪个 垂直领域率先落地并开花结果。现在看 来,形势开始明朗,那就是自动 驾驶。 恒生科技指数由在香港上市的 30 家 最大的科技公司组成,这些企业作为各 领域领军企业,反映了中国科技产业的 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反映了政策所带来的势。中国 在全球范围首倡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 科技创新与产业体系现代化,为此,鼓 励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恒生 科技指数成分股企业享受到国家科技 发展的政策红利,这是潮流背后来自大 势的动力。第二,反映了科技突破的 势。恒生科技指数在中国科技领域不断 取得突破中成长,反映了中国科技正在 美国脱钩抑制中有力崛起,象征着国家 科技发展的运势。第三,反映了市场投 资之势。随着政策利好与科技突破,全 球资金对港股中的科技股的信心在提 升,美国技术封锁无法令全球投资回到 封闭。第四,反映了行业应用之势。恒 生科技指数成分股许多处于人工智能主 要应用领域,中国版 “科技七巨头” 借 势中国大规模、大范围市场的特征开始 显示,找到了自己的比较优势所在。 当然,也要看到,美国版七巨头与中 国版七巨头,在市值上还有量级上的差 距(如图 1 所示)。排在美国七巨头排 名最后的微软的市值,比中国版七巨头 除腾讯之外六家的总和还多;而市值排 名第一的腾讯,比美国排名最后的微软 还差了许多。需要作出更多努力,才能 缩小这种差距。 第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势,不能减 弱,只能增强。英雄不问出处,要给能者 以充分施展能力的空间,激励他们闯寨投 旗,勇立潮头。第二,应为类似 DeepSeek 的基础性突破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保护,像 培育杭州六小龙那样,让藏着的龙、卧着 的虎有龙腾虎跃的充分空间。第三,应将 科技创新与市场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将 “AI+” 推广到更多的垂直领域,形成世 界级的产业生态。利用行业应用上的优 势,拓宽发展的路。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5年6期 [3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