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近70年辛勤耕耘,中非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非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2024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下简称“北京峰会”)后,中非关系更是进入共筑新时代全天候命运共同体新阶段。2025年6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中非合作论坛成果落实协调人部长级会议贺信中强调,开放合作是人间正道,互利共赢是民心所向,要推动中非合作高质量发展。
中非经贸合作新进展
近年来,中非在共建“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以国家元首重要共识为引领,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契机,在经贸领域取得一系列新进展。
在贸易领域,2024年,中非贸易规模首破2万亿元,达到2.1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中非进出口商品贸易额达到1.18万亿元,同比增长14.4%,规模再创新高,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中非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技术含量显著提升。2025年1—5月,中国对非出口机电产品3351.2亿元,增长28.7%,占同期中国对非出口总值的比重超过55.9%。中国对非出口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快速增长。2025年1—5月,中国对非锂离子蓄电池、光伏产品出口分别增长72%、15.5%,有力助推了非洲能源绿色转型步伐。中国已成为非洲第二大农产品进口国,2024年,中非农产品进出口首次突破700亿元,中国自非进口咖啡、可可豆、冷冻草莓等特色农产品等总额增长较快。
在投资领域,中国企业对非直接投资近5年保持在年均30亿美元以上的规模,特别是自2024年9月北京峰会后至2025年3月底,中国企业对非洲新增投资总额已达133.8亿元人民币。《2024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报告》显示,2024年,在中国海外投资区域中,非洲是唯一一个并购金额和并购数量均逆势上涨的大洲,其他大洲并购金额和数量均不同程度下降,北美洲并购金额和数量更是达到十年来新低。中国企业对非直接投资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农业、加工制造、金融、数字经济、商贸服务等多个领域,有力支持了非洲本地价值链建设、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建设的经贸合作区累计总产值499.6亿美元,累计向当地上缴税费30.4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7.3万个直接就业岗位,直接促进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减贫。
在新兴领域,中国企业积极布局非洲市场,持续推进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智慧城市、大数据等领域的合作。中国企业已为非洲建设多座大型数据中心,一批中国科技型企业扎根非洲,非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通信骨干网大幅新增、广泛升级,网络服务覆盖范围持续扩大,5G技术在非洲的城市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丝路电商”合作不断推进,中国助力非洲国家打造电商系统,共享电子支付、智慧物流等发展经验,举办非洲好物网购节和“云上大讲堂”非洲专场,与卢旺达等非洲国家建立电子商务合作机制,积极投资海外仓建设,非洲优质特色产品通过电子商务直接对接中国市场。中国为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发射气象或通信卫星,还为非洲国家提供空间技术以及人才培养。
中非经贸合作面临新挑战
一是世界经济前景不佳,下行压力加大。世界银行2025年6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受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和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等因素影响,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仅为2.3%,为2008年以来新低。不仅如此,世界经济未来两年下行风险仍占主导地位,全球经济平均增速将是1960年以来任何一个十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速的最低值。主要下行压力来自于贸易限制和政策不确定性的进一步增加、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冲突暴力事件恶化、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性加剧、极端天气事件趋多趋强等多个方面。
二是美国贸易政策调整,发展援助削减。2025年4月,美国政府启动一项新的关税政策,非洲国家除布基纳法索和塞舌尔外均被加征关税,其中22国面临最高50%的税率,豁免清单仅涵盖关键矿物等少数商品。此举不仅直接影响非洲国家的出口,恶化贸易平衡状况,还会导致全球增长可能弱于预期、外需萎缩进而对非洲经济体产生严重间接影响。在发展领域,美国政府关闭了运营近64年的美国国际开发署;宣布美国不能继续作为全世界首要的人道主义捐助国,并敦促其他富裕国家增加捐助。援助削减将在公共卫生、艾滋病防治、极端气候应对、人道主义援助、粮食安全等方面对非洲造成冲击。
三是非洲经济脆弱性加强,就业压力沉重。非洲国家经济总体而言较为依赖初级商品的生产出口以及工业制成品的进口,这导致非洲经济极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和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导致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和价格下降,非洲大宗商品出口国的经济活力、增长前景与财政收入将因此承压。受外债结构变化和借贷成本升高影响,非洲国家公共债务可持续性堪忧。由于国际储备缓冲有限,金融条件收紧或信心减弱还可能引发资本外流,放大非洲国家宏观经济脆弱性。非洲经济体就业疲软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尤其是在占全球极端贫困人口三分之二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就业问题更为突出。在几乎所有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体中,2025—2030年间劳动年龄人口年均预期增速均超过2010—2019年的年均就业增长率。脆弱的经济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意味着非洲减贫进程有极大可能停滞。
四是安全问题突出,安全赤字扩大。澳大利亚经济与和平研究所不久前发布的2025年全球和平指数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卷入冲突国家最多的地区,在过去五年中,43个国家中有35个国家卷入冲突,比2008年的7个国家大幅增加。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南苏丹、埃塞俄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厄立特里亚等国有较高风险升级为主要战争。东非和萨赫勒地区暴力冲突持续时间延长或升级,乍得湖盆地暴力事件不降反增,苏丹和刚果(金)东部局势外溢影响进一步显现,部分地区恐怖主义袭击呈上升趋势。非洲冲突地区面临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制度碎片化和主权竞争等相互交织的复杂挑战。而与此同时,全球维和支出处于2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仅占2024年军事总支出的0.52%,安全赤字巨大。
推进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新机遇。中国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1979—2023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8.9%,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的平均增速,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4.8%,居世界首位。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3%,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显示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为世界经济和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数据同时显示,2025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2%,是增长的主动力。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通过与非洲国家商签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实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举措以及为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出口提供更多便利等多个途径,不断增长、潜力巨大的中国大市场将为非洲国家提供新动能。
加强绿色产业、电子商务和支付、科技、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合作。积极推进绿色产业、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小而美”项目,真正惠及非洲人民,带动当地就业,基本实现非洲国家全覆盖。大力推动实施清洁能源项目,拓展中非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合作,支持非洲提高绿色能源供给。对于人工智能、绿色能源、低空经济等领域,可强化定向投资与技术援助,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进行课题研究、研究人员互访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中非科技合作。以“中非人文交流年”为契机,推进中非专业人才培养合作,聚焦重点合作领域扩大研修培训名额。深化中非跨境电商合作,推动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建设,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布局非洲,推动“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吸引更多非洲企业加入到中国所建立的跨境电商平台,助力非洲国家打造电商系统。
深化安全、金融等领域合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这一点在非洲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加强在人员培训、军工军贸、反恐、联演联训以及打击人口贩卖、毒品走私、电信诈骗、网络犯罪、非法武器和野生动物贸易、非法捕鱼、环境犯罪、洗钱等跨国犯罪等领域合作,共同提升安全治理能力,加强安全议题交流,推进安全共筑伙伴行动,全面应对地区安全挑战,保障中非合作项目人员和机构安全。持续搭建资金融通平台和渠道,推进实施开发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项目,深化跨境支付清算系统、数字货币、熊猫债等领域交流合作,积极扩大本币结算和互换安排,不断提高中非金融便利化水平。加强区域与多边层面金融机构合作,联合构建更加包容、公平的国际金融体系,实现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