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架位号[6271] 期刊架位号[6271]](./W020250706434720503717.png)
中国香港组合TWINS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叫《下一站,天后》。这首歌一语双关,既是坐上地铁,下一个站点就是天后站,也是艺人出道逐渐成长为文艺圈天后。和这首热歌相反的是,这篇文章的描写的是世界羽坛那批曾经叱咤风云,将世界女单打造成混战局面的一代天才少女。
她们曾经在里约或是东京奥运周期描绘出一抹专属的绚烂色彩,或曾加冕奥运,或曾登顶世锦赛,也或曾到达过世界排名第一的顶峰。在中国女单最为鼎盛的时期,她们逐渐成为了中国女单对立面而存在,在女单赛场掀起了滔天巨浪,开启了世界女单混战的时代。
每个人逃不过的是岁月的追逐。在安洗瑩独霸天下的今天,她们有的已经选择慢慢归隐,有的仍然在赛场挥洒余热,但已然举步维艰。或许有一天,当这些“上一站的天后”宣布离开之时,我们会向和一位老友告别一样挥挥手说再见,感激过往的岁月记忆里有她们美好的存在。这是值得铭记的天后们,以及那些美好的年代。
很长一段时间里,泰国一姐的名头与拉差诺划等号似乎没什么悬念,直到身后的李美妙、革通甚至布桑南等在世界排名上接近、追赶并超过这位曾经的“天才少女”。她是这一批球员中最早成名的外国女单,直到此时我们才发现,时光真的会带走很多。
青年赛时期,拉差诺创造的史无前例三连冠直到数年后才被昆拉武特追平。然而以18岁的年纪站上世锦赛的最高峰,后人如安洗瑩一般也未曾做到。其实早在一年前的伦敦奥运会,放弃世青赛专心备战奥运会的拉差诺就差点绽放出最耀眼的花,只不过是经验尚缺,被国羽的“外战女皇”汪鑫挡在四强门外。
伦敦奥运会的女单八进四是许多人对汪鑫难以忘却的经典逆转战,27岁的汪鑫迎战比自己足足小10岁的拉差诺。拉差诺携带着年轻的凶猛,以21比17先胜一局。第二局,拉差诺以16比9遥遥领先于汪鑫,胜利的天平已经明显倾斜到了拉差诺这一侧。可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汪鑫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拉差诺自己的错误,竟然连得6分,最终以21比18艰难扳回一局,并在决胜局以21比14取胜。
那是年轻的拉差诺离奥运会奖牌最近的一次,尽管她还参加了之后的三届奥运会。不过,17岁就有这样的经历确实大大激励了拉差诺,刺激了泰国女单,乃至泰国队。广州世锦赛的故事想必知道“拉差诺”三个字的每个人都耳熟能详,6年后的巴塞尔,拉差诺再一次登上领奖台,然而这是泰国一姐仅有的两次世界大赛的荣耀时刻。其余年份里,拉差诺丢失了2013年的光环,没走得太远,7次倒在16强,5次止步8强。
在国羽二王一李当道,马林、戴资颖悄然成长的时间段,泰国人拉差诺的横空出世一度让世界羽坛的女单格局变了味道。然而,或许也是受累于成名太早,荣誉来得太快,和同时期或比自己稍晚“出道”的同行对比,高开低走的拉差诺在那之后再也没有太大优势,对阵陈雨菲、戴资颖、奥原希望、何冰娇等,在交手战绩上拉差诺的下风显而易见。
拉差诺在团体赛上最风光的时刻莫属2018曼谷尤伯杯,她在半决赛击败此前从未战胜过的陈雨菲,帮助泰国队历史首次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闯入尤伯杯决赛。作为技术流女单的代表之一,拉差诺的停顿假动作颇具特点,而她又开创了泰国女单凶狠头顶下压的先河,将节奏和进攻打造成自己的特点,这也充分解释了为何羽毛球发烧友对拉差诺对戴资颖的交手一直津津乐道。
和同为技术流的戴资颖相比,手中握有一块世锦赛金牌的拉差诺是幸运的。当然不幸的地方在于,或许我们从未见证过那个天赋与实力完美契合的笑容满面的拉差诺在2013年夺冠后的某个日子站上最渴望站上的最高领奖台。按照目前的人员储备,目前有4位排名前15的泰国女单在洛杉矶奥运会想要拿到两个满额参赛席位并非十分困难。只不过,可能其中很难出现届时已经33岁的拉差诺的名字了,已经四战奥运的她要达成奥运会五朝元老的难度实在是大。
假如没有2013年,拉差诺不会那么快就跻身女单一线行列;假如没有2013年,或许拉差诺也会在之后的时间点打开爆发的大门。无论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世界女单在那一年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拉差诺作为那一批天才少女的第一人横空出世,因而在羽坛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位。
2024年8月4日,巴黎奥运会女单半决赛,马林重重地摔在这片为她带来无数荣耀的球场上。隔网而立的何冰娇,马林身后的教练以及现场的观众惊诧万分。巴黎是马林的第三届奥运会,她力拼多时,为了梦想而一再克服伤病梦魇执着追逐目标。
伦敦奥运会初出茅庐的她没能在小组赛越过李雪芮,当年的她仍然是众多欧洲女单中不起眼的一位,任谁也预料不到在羽毛球荒漠的西班牙会诞生两年之后的世锦赛冠军。伦敦奥运会之后,20岁出头的马林已经在各类欧洲举行的低级别赛事中斩金夺银,加上2014年首夺欧锦赛女单金牌,她在大家还没注意之时就已经成为那一年哥本哈根世锦赛的女单九号种子。
或许这个种子号还不足以引起重视,可当她在16进8以21比9、21比12的比分战胜当时的三号种子王仪涵时,大家都惊呆了。之后,马林又连续战胜戴资颖和辛德胡,神奇地打入决赛,迎战一号种子李雪芮。决赛中,马林以2比1逆转,创造了历史。从此,马林成为了世界羽毛球顶尖女单不可或缺的一员,甚至成为此后每次比赛的大热。
里约奥运会上,马林携世锦赛两连冠的余威最终奠定羽毛球历史地位,在决赛击败印度辛德胡,成就西班牙女单的奥运冠军。之后的马林又在南京世锦赛上三度加冕世锦赛金牌,却因为膝盖在2019年和2021年的两次重伤无缘奥运卫冕,早早就确定无缘东京。
在马林的血液中流淌着“那些打不倒我的,只会让我更强大”的基因。在巴黎,马林想要和被大家广为看好的安洗瑩掰掰手腕,不过这一次,不争气的右膝让她最终倒在了距离决赛咫尺之遥的地方,赛后的检查证实马林的右膝再次遭遇前十字韧带和半月板的重伤。
最令人佩服的是,马林的每一次倒下宣告的都是如同猛虎般的归来。每次她都说她能回来,她都能实现,而且是看起来全然无损地回归,连护具都不需要佩戴。早在2019年第一次重伤时,很多人言之凿凿的认定即使归来,马林的状态肯定大不如前。然而,第一次受伤的八个月后,马林在中国公开赛横扫劲敌戴资颖、奥原希望,并最终登顶的表现力排众议,让人更加对西班牙的康复行业充满好奇。之后在2021年初的两站泰国1000赛和年终总决赛,马林以两个冠军一个亚军的成绩宣告东京奥运会的金牌她也要争一争。
马林第二次倒下时是在训练场,这时候距离东京奥运会的圣火点燃还有一个月,比肩张宁的机会就这样从西班牙人的手边溜走了,她还会回来吗?第二次受伤的十个月后,马林在最熟悉的欧锦赛完成六连冠两年后她又悄然在这个数据上为自己加多了一次,前无古人。巴黎奥运会前的全英公开赛,神勇的马林又回来了。
不过残酷的可能是,马林不会再有机会追平张宁的两块奥运金牌了。她已经宣布,将在2026年韦尔瓦欧锦赛之后退役。在职业生涯的最后时间里,她的目标就是要在家乡父老面前最后一次拿下欧锦赛的女单金牌。无论怎样,在运动员这个身份下的马林都是值得尊重的。如今,怀疑的声音不再有了,都在等待着马林的第三次归来……
如果单纯以身高衡量,矮小的奥原希望或许很难在孩童时被寄予厚望,更不会被期待成为未来日本羽毛球的领军人物之一。然而,作为里约和东京奥运周期日本队强盛的代名词之一,“日本羽毛球第一位单打世界冠军”的名号足以让可爱的奥原希望永载史册。
奥园希望比山口茜成名更早,里约奥运会时就帮助日本羽毛球队收获历史第一块奥运会单打奖牌。一年后的格拉斯哥,她掀翻奥运冠军马林和内维尔,在决赛和辛德胡打出110分钟的女单史诗级鏖战,最终身高只有1.56米的奥原希望站在最高领奖台上,让日本羽毛球单打显示出从未有过的高大。
2010年11月,还在读高一的奥原希望第一次站上国际赛事的领奖台,一枚小小的银牌让15岁的她憧憬身边最高的位置。两年后,奥原希望在日本千叶县举行的2012世青赛大放异彩,尽管团体赛决赛输掉了同孙瑜的关键一战,但她在之后的单项赛成功复仇,决赛又力压山口茜,体会到了冠军奖杯重量的同时成为日本羽毛球历史第一位世青赛女单冠军。同一届赛事,桃田贤斗横空出世,一时间日本羽毛球的“金童玉女”不分伯仲。
进入成年赛场后,奥原希望的前进之路上既有奖杯又有伤病,由于身材矮小,奥原希望不得不在场上用更勤奋的奔跑弥补身材的差距,久而久之膝盖便遭遇创伤,在世青赛夺冠几个月之后,左膝半月板的伤病让奥原希望不得不暂缓成长。
当然,摆脱了伤病困扰的奥原希望值得期待,她也逐渐成长为世界羽坛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里约奥运会和格拉斯哥世锦赛都是奥原希望职业生涯最黄金的印记。东京奥运会空荡荡的武藏野森林体育馆里,无法享受主场助威声浪的奥原希望在四分之一决赛不敌何冰娇,以止步八强的成绩离开了奥运赛场。
随着年岁的增长,运动能力逐渐下降的同时奥原希望的世界排名同样在一步步下滑。曾经短暂登顶过世界第一的她,目前的世界排名已经下滑到32名之外,赛场表现同样发缺乏亮点,2023赛季全年11次一轮游让她逐渐被大堀彩取代。尽管没有像大堀彩那般退役,但奥原希望在2025赛季仅参加了四站比赛,其中有三次止步首轮。
很多人都觉得,奥原希望退役的消息已经不远了。可能奥原希望的未来再也没有格拉斯哥时的风光,但是她留下的痕迹却值得久久回味,当然还有她谦恭有礼的赛场风貌。
6月9日,恒生科技指数(HSTECH) 样本股调整正式生效,比亚迪股份以 8% 的权重纳入恒生科技指数,中国版 “科技七巨头” 成形。科技七巨头 (Magnificent 7)原指苹果、谷歌、亚 马逊、微软、Meta、特斯拉、英伟达 七家,代表美国科技股核心资产。而随 着比亚迪加入,小米、联想、比亚迪、 中芯国际、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已 然形成类比科技七巨头的中国科技 核心资产。中国版 “科技七巨头” 在恒生科技指数中的合计权重接近一半 (48.3%),反映中国核心科技资产 “新 旧交替” 中,AI(人工智能)和 “AI+” (自动驾驶)正冲上潮头。值得注意的 是,在整个恒生科技指数中,AI 成分 占 90%,涵盖了 AI 产业链上中下游, 而包括比亚迪、蔚来、小米在内的 “AI+ 汽车” 则超过 25%。人们一直以来有个 疑问:AI 叫好不叫座,到底会在哪个 垂直领域率先落地并开花结果。现在看 来,形势开始明朗,那就是自动 驾驶。 恒生科技指数由在香港上市的 30 家 最大的科技公司组成,这些企业作为各 领域领军企业,反映了中国科技产业的 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反映了政策所带来的势。中国 在全球范围首倡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 科技创新与产业体系现代化,为此,鼓 励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恒生 科技指数成分股企业享受到国家科技 发展的政策红利,这是潮流背后来自大 势的动力。第二,反映了科技突破的 势。恒生科技指数在中国科技领域不断 取得突破中成长,反映了中国科技正在 美国脱钩抑制中有力崛起,象征着国家 科技发展的运势。第三,反映了市场投 资之势。随着政策利好与科技突破,全 球资金对港股中的科技股的信心在提 升,美国技术封锁无法令全球投资回到 封闭。第四,反映了行业应用之势。恒 生科技指数成分股许多处于人工智能主 要应用领域,中国版 “科技七巨头” 借 势中国大规模、大范围市场的特征开始 显示,找到了自己的比较优势所在。 当然,也要看到,美国版七巨头与中 国版七巨头,在市值上还有量级上的差 距(如图 1 所示)。排在美国七巨头排 名最后的微软的市值,比中国版七巨头 除腾讯之外六家的总和还多;而市值排 名第一的腾讯,比美国排名最后的微软 还差了许多。需要作出更多努力,才能 缩小这种差距。 第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势,不能减 弱,只能增强。英雄不问出处,要给能者 以充分施展能力的空间,激励他们闯寨投 旗,勇立潮头。第二,应为类似 DeepSeek 的基础性突破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保护,像 培育杭州六小龙那样,让藏着的龙、卧着 的虎有龙腾虎跃的充分空间。第三,应将 科技创新与市场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将 “AI+” 推广到更多的垂直领域,形成世 界级的产业生态。利用行业应用上的优 势,拓宽发展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