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架位号[4817] 期刊架位号[4817]](./W020241021335077869989.png)
是传统中医药这一古老文化在当下创新求变的积极探索。
| 文 · 柳青黄
中草药与咖啡相遇、各类时令养生节气茶饮、创意十足的中药主题文创、美味又健康的糕点……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上,中医文化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元宇宙、6G等诸多行业前沿技术的映衬下,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健康卫生专题展区北侧的中医药展区,一股浓浓的中草药香弥漫在空气中,中草药代茶饮、膏方、香囊、中医适宜技术等各类产品琳琅满目,在场的中医医疗机构、企业使出浑身解数,用各种创意和手法主动拥抱年轻市场。
事实上,近两年来,随着国潮文化崛起,“新中式”的风从服饰、餐饮、旅游,一直刮到了中医药领域,学八段锦、晒背祛湿气、喝中药养生茶……年轻人纷纷“入坑”中医养生,“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已成为一种“潮”文化,中医药文化正以丰富的形式逐渐融入许多年轻人的生活。
“新中式养生大法”吸粉无数的背后,正是传统中医药这一古老文化在当下创新求变的积极探索。
新中式养生兴起
“这是黄精小饼干,这是六物山楂丸,这是山药糕卷,这是鸡内金山药薄饼……鸡内金健脾消食,黄精补中益气,薏仁祛湿清热,山药滋补养胃。”90后小张最近迷上了“药食同源”,曾经喜爱的薯片、蛋卷、曲奇饼和巧克力等已经在她的零食清单里“下架”,取而代之的是中药零食。
“大部分中药零食的配料表都比较‘干净’。比如,这款无糖山药糕卷的配料是小麦粉、山药、鸡蛋、麦芽糖、黑芝麻、植物油、盐,没有其他添加剂了,吃起来清甜不腻。”在小张看来,不同于膨化食品、烘焙零食和糖果的高糖、高热量,中药零食的配料更清淡、健康。
与小张的喜好类似,95后上班族小童则迷上了中药茶饮,“奶茶嘛,肯定希望健康点,所以我好奇来尝尝,中药味不是很浓”。一周喝两次奶茶,小童每次都点无糖,一边“解馋”一边注意着健康,养生茶饮让小童心里少了些负担。
此前,上海一家新开的冰淇淋店推出的药膳冰淇淋就曾圈粉无数,吸引了众多年轻顾客排队购买,热门口味如薄荷西瓜霜、山楂佛手柑等,常常一上线就卖断货。
从卖到火爆的乌梅汤、养颜茶等中式健康茶饮,再到各式养生零食,中医药这一古老文化多次“破圈”,成功成为当代青年的新晋“心头好”。事实上,不仅仅是零食茶饮,推拿、艾灸、针灸、穴位贴敷等传统的中医理疗方式也在迅速受到年轻人的热捧。
头伏第一天,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前来做三伏灸(贴)的年轻人络绎不绝。“三伏灸(贴)一般以3年为一个疗程,要连续做上3年,才能收到较好效果。我从小就有过敏性鼻炎,每逢秋冬季节早晚都会流鼻涕,十分难受。去年,在同事的建议下第一次试了三伏灸,鼻炎改善了很多,身体也感觉轻松了。”31岁的林女士坦言,在她的固有印象里,做三伏灸是老年人才会干的事,结果到医院一看,发现不少同龄人都在做三伏灸,就毫无违和感地加入了冬病夏治的队伍,“现在不仅自己被这种传统疗法‘圈粉’,还经常向身边的朋友推荐三伏灸(贴)。”
“这个夏天我已经晒了很长时间背了,从刚入伏开始到现在,每天在自家阳台上晒背。”28岁的小李每天都会趴在阳台的躺椅上,将背部朝向太阳,享受着灿烂的阳光。“在朋友圈里我看到大家分享的‘晒背养生’知识后,也加入了这支队伍,晒完后会出很多汗,身体暖洋洋地很舒服。”
在某个以年轻用户为主的短视频平台上,一段八段锦的视频有着3000多万的点击量,弹幕有3.3万条。视频中的中年男性身穿中式唐装,动作舒缓地做了套八段锦,背景是一幅中国山水画。视频由一个机位拍摄,全程一个场景,和这个平台上其他快节奏、元素丰富的内容形成了鲜明对比。
推拿科也挤满了年轻人,“哪怕中午午休,都要去按一波”“没想到年纪轻轻的我,爱上了推拿”。数据显示,仅北京按摩医院2023年18岁~40岁建档的人数就是2020年的6.5倍,年轻人成为养生的生力军。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15.4亿,比2022年增加3.1亿人次(增长25.3%)。且养生经济年轻化趋势渐显。美团数据显示,中医养生消费中20岁~35岁用户占比超过66%,广州、上海、深圳、杭州、北京是养生消费“热力值”前五大城市。
早起打套八段锦,闲暇时晒个背,吃黑芝麻丸挽救发际线,草药包泡脚祛湿驱寒,喝人参水、枸杞水改善气色,品尝中医药特色药膳茶饮、体验中医传统治疗、享受名中医现场义诊、聆听中医健康养生……一时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入坑”“中式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理论的基础上,融合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习惯,通过一种更便捷、灵活的方式实现自我保健。
古老文化的新作为
晚上逛个夜市,就能在小摊前把病看了?
没错,当夜幕降临,在人来人往的街头,街道两旁被各式各样的摊位装点得热闹非凡,这些摊位售卖的并非常见的小吃,而是各种各类的中医药产品,并提供专业的中医服务。十几个摊位一字排开,每个摊位前坐着不同科室的中医专家,为市民旅客把脉诊疗、送上健康科普,整条大街小巷都弥漫着中草药的独特香味……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今年夏天,中医药夜市在浙江、山东、河北、辽宁等各地“开花”,受到诸多市民青睐。
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附近举办的西湖中医药文化夜市,古色古香的摊位一字排开,不仅有老中医现场坐诊,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和体质辨识服务,还有传统针灸、拔罐、推拿体验区,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中医的魅力。夜市还设有中药茶饮区,各种根据时令调配、具有养生功效的茶饮如菊花枸杞茶、薏米红豆水等琳琅满目,吸引着众多市民品尝。其间还穿插着中医知识讲座、中药材辨识互动游戏等活动。
在四川省成都市锦里古街,灯火辉煌,中医药夜市热闹开场。游客参与到中药香囊、药枕的手工制作中,亲手挑选艾草、薰衣草等天然药材,体验传统中药的香气疗法。夜市还设有中医诊疗区,邀请知名中医专家坐诊,为市民提供中医体质辨识、亚健康调理等个性化服务。中药美食也是锦里中医药养生夜市的一大亮点,如药膳火锅、中药糕点等,将中医药的养生理念融入日常饮食,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收获健康。
在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的永庆坊,近年来举办了多场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医药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还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如利用VR技术模拟中医针灸、拔罐过程。夜市上,还有专门的中药香囊、中药护肤品展示区,吸引了不少年轻女性的关注。除此之外,永庆坊的中医药夜市还注重与社区互动,组织居民参与中药种植、养生操学习等活动,让中医药文化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社区生活的一部分。
…………
中医药夜市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和商业结合形式,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推广传统中医药文化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医药文化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凝聚了历代医家的智慧和心血。其产生于原始社会,成型于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上千年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传统文化基础,具有丰富的人文文化内涵,是包括哲学、艺术、宗教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
中医药学是民生重器、国之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我国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多部门印发《“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多个方案,促进中医文化传播。
《2023中国新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超过四成的00后选择为健康花钱,购买过功能性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新华网2022年发布的《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也显示,年轻人已成为养生消费主力军。其中18岁~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到了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3.7%。
随着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复兴,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对中医养生重视起来,中医药也走入生活化,“草本香”邂逅“烟火气”,收获了一批年轻“粉丝”。
在山东省中医院,“健脾轻身饮”“安神助眠饮”“美容养颜饮”等各类中药功能茶饮出现在购药清单中,购买者通过门诊“望闻问切”诊断后,或者通过互联网医院的线上渠道回答几个问题,就可完成茶饮开方,等待快递到家。
除了中药代茶饮,一些契合年轻人的中医适宜运动方式,通过专业中医的传播,获取一大批“粉丝”。2024年7月,一段“消气操”视频在社交平台热转。视频中,3位医生展臂、耸肩、拉伸,耸肩消气放松肩颈、扩胸展肩宽胸顺气……配上热情的笑脸,场面趣味十足。网友调侃:“有效消气!看到第3秒就气消了,医生太可爱了!”“这是更适合中国打工人体质的消气操。”
同时,具有保健和食物功能的“药食同源”产品成为新生代的消费热门,不少医疗机构、中医药企业开始加速研发各类中药养生饮品、食品,做“养生生意”,“中药+餐饮”的概念就此诞生,中药奶茶、中药咖啡、中药冰淇淋、中药面包……
中医药文化以各类接地气的形式频频出圈,为年轻人提供了一场场全新的健康养生体验盛宴。中医养生也从“保温杯里泡枸杞”发展出了利音润喉茶、养颜安神茶、养阴润肺茶、清脂降糖茶等各类新品爆款。
无论是中药茶饮,还是中医药夜市,从不断推出“中医药+”的新组合里,可以看到中医药行业“频”易近人的不断创新,旨在培养大众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助力中医健康服务数字化、年轻化、生活化发展,带动传统中医药焕发全新活力。
不断扩大的世界朋友圈
巴黎奥运会上,运动员身上的“神秘印记”,让中医拔罐一夜之间火遍全球朋友圈。其实这已经是火罐第N次走上奥运赛场。
同样走红的还有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获得者杨家玉身上的肚脐贴。随着运动员身上频现的“中医秘方”多次登上热搜,中医药文化也深深吸引了全球年轻人。
“把脉时要注意,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在患者的桡骨茎突,将中指定住关脉,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脉,用无名指在关后定尺脉,感受脉搏的变化……”在中医护师的指导下,来自非洲加纳的00后罗蒙将手指置于患者手腕穴位,沉下心感受指尖的一搏一动,在气脉沉浮间体味中医的奥妙。这是罗蒙来到中国学习中医护理的第5个年头,“为什么中医把手指搭在患者的手腕上,就能知道他得了什么病?为什么中医为患者扭了几下脖子后,他就能很快不疼了?中医实在太神奇了。它吸引着我来亲身感受、学习”。
随着针灸、拔罐等中医技术在海外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外籍学生来到中国,探究这一门讲究阴阳五行,通过望闻问切治病救人的中华传统医学。
社交媒体上,一个金发碧眼的德国小伙子约尔·沃克火了,视频中他用一口河南话记录求学生活,并普及中医药知识。这一切源于他对中医的热爱。“我喜欢中医,学习过程看似辛苦,其实别有一番乐趣在其中。”没成想,传播中医药文化让他成了网络红人。“中医让我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世界上有更多人认识中医、了解中医,并从中获益。”
“2023年,中药工业营业收入达7095.2亿元,约占全国医药工业总量的1/4,并支持31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和一批国际合作基地建设,务实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提升便利化水平。”在第七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吴振斗介绍,中医药发挥多元价值优势,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引领全球传统医药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了积极力量。放眼世界,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推动了中医药技术国际推广和文化海外传播,对世界传统医药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中医药凭实力在世界圈粉,每天为数以千万的世界患者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古老的中医药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依然保持了强大的文化定力和蓬勃的生命力。究其原因,文化定力是魂、内在创新活力是本、临床实践是金。
(《中国新时代》2024年10期 [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