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资源推荐 > 新刊推荐
被微短剧“围猎”的老年人(2024/8/24)
发布时间:

  期刊架位号[8458]赵亮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善于抓住人们的碎片化时间的微短剧异军突起,成为“新风口”。此类微短剧常利用婆媳争斗、夫妻矛盾等剧情吸引受众,并借助算法进行精准“围猎”,使得很多老年人沉迷其中。其中不少剧集需充值成为平台会员或付费购买才能观看全部内容,老年消费者对网络不熟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陷入付费陷阱。

  被忽视的“自动解锁”

  “ 最近我无意间发现家中老人的手机里有大量支付记录,少则几元,多则二三十元。近一个月来,老人在一家商户的付费总额竟达644.8 元。后来我才知道,这些大部分都是老人看微短剧扣的费。”

  济南市民陈先生反映,一些小程序的充值页面上,会默认勾选“自动解锁下一集” 选项,且能够自动扣款。但很多老年人常常会忽略这一选项,甚至可能根本无法看清付费按钮下方的说明文字。

  单次9.9元、39.9 元之类数额较小的订单,等到用户本人或者家人发现时,往往已经积累到了几百元甚至成千上万元。据媒体报道,成都一位老人近半年来保持着每个月6000 余元的微短剧付费水平,累计充值金额竟高达4 万元;南宁的陈先生在电视上开通了15 元包月的VIP 影视会员,开通时没有留意到该套餐有“自动续费”选项,被扣了一笔钱后查询才发现,订单信息显示连续包月有效期竟然持续到2099 年12 月31 日。付费微短剧,简直成了“无底洞”。

  个人维权的困境

  “微短剧的套路就是前面两三集可以免费看,到后面想看就必须付费。”买过微短剧的消费者张建红对记者表示,很多微短剧还存在收费金额高和重复收费等乱象,上百集的剧看完,花费的金额远超主流视频网站的年度会员价格。

  陈先生表示,这些微短剧往往剧情紧凑而且不断反转,让老人很上瘾。而“被续费”的数额一般不是很高,投诉手续又很烦琐,所以鲜有人较真。一些商家正是瞅准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大玩“自动续费”套路。

  记者了解到,很多微短剧一般先在短视频平台推广,然后跳转到微信小程序,再吸引消费者付费观看。除了按集付费外,一些微短剧小程序还提供月度、季度和年度会员充值服务。记者操作发现,部分微短剧小程序的年度会员标价在300 元以上。

  面对“围猎”该咋办

  微短剧市场的迅猛发展,虽然为大众提供了丰富的娱乐选择,但其背后也隐藏着对老年人群体不负责任的“收割”现象。老年人在面对新兴技术时,往往会因认知能力有限而成为易受伤害的弱势群体。

  2024 年1 月,中国消费者协会等机构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指出了侵害消费者权益较为突出的几大问题,其中“短视频平台微短剧诱导付费”赫然在列。

  山东国曜琴岛律师事务所的李立红律师指出,老年人闲暇时间较为充裕,部分微短剧借助算法,精准“围猎”了这一群体。李立红建议,互联网平台应对微短剧的消费设置相关提醒,秉持透明、自愿的付费原则,劝导消费者谨慎付费;同时要畅通投诉渠道,维护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外,为人子女者和社会各界也应承担起更多责任,积极帮助老年人提升数字素养,增强防范意识。

  消费者要敢于挺身而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监管部门更应主动出击,力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备受诟病的自动续费问题,近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做出了明确规定,规定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对于不遵守规定的经营者,将进行相应处罚。严格落实“显著提醒”规定,有助于消弭付费陷阱。

  与很多新兴行业一样,微短剧行业必然会经历从野蛮生长走向成熟、规范的过程,低劣的内容、引流的噱头终将被市场淘汰。目前来看,随着管理逐步完善,诱导老年消费者“氪金”的乱象将得到有效遏制,如此,老年人在数字时代应该享有的安全才能得以保障。

  (摘自《山东商报》2024年4月5日,聂勇荐)

   (《老年博览》2024年7期 期刊架位号 [8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