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来了,白雪来赴这场约会,来得快,去得也快。
小时候顽皮,尝过雪的滋味,在牙齿之间清晰的沙沙声,觉得味道真好。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国人团圆的日子,年夜饭桌上不管是饺子,还是年糕,都是浓烈的家的味道,辨识度极高。那种味道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是越发强烈的,哪怕味蕾的感应已经极淡了,家的味道却像是深入骨髓的。
阅读也是,有些味道是难以忘怀的。
安妮·普鲁笔下的怀俄明,是粗粝不失温暖的,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些许的苦涩,林海音笔下的城南是爽脆有灵气的,这些感官的体验长久地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饮食最终须从健康着想,落脚在营养,关键在于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脾胃,熨帖,满足,不断地发现,调整,去粗取精,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判断和选择。阅读也如此,细嚼慢咽,或者一目十行,恰如其分地吸取知识,修养性情,保持心灵的健康。
“没有人不一日三餐地提醒自己有没有进食;对于头脑的饮食,几个月不读一本书的人却所在多有。如果发现自己经年累月地不读一本书,不给头脑进食,那一定是处于匮乏状态。”同样,这期的“赏读”,有篇文章叫做“年饱”,面对连续的大餐,肠胃超负荷,自动地不想进食。这样的读者,一定要悠着点,慢慢来,别一下子坏了胃口。
最后说说原生态,近来广为倡导的理念,原生态的歌手,原生态的景观,原生态的艺术品,原生态的食材食品,阅读也同理,原生态的阅读,首先是无拘束的阅读状态,充分地打开思维,同时,务必阅读原典原作,去接触最原始最丰盛的读品。
饮食是日常的,阅读也是,它很平常,并不高深,而它们的背后,都蕴藏着我们对人生的体味。(李海燕)
目录
卷首语
阅读譬如饮食/李海燕
专稿
美人肝/黄 裳
南京的吃/叶兆言
南京风俗景(上)/夏 天
书友会
冷的雨,暖的血/蔡瑜盛
白杨树的湖中倒影/戴思悦
赏读
上元菜肴/石三友
南京/李邵青
江南的冬景/郁达夫
年饱/卢冀野
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