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馆报馆刊 > 阅微
二零一二年五月十八日,特刊——「金陵兰韵」纪念昆曲申遗成功十一周年
发布时间:2013-04-23

书虫昆虫相遇

  朝天宫东侧的江宁府学内,兰苑剧场灯火通明,丝竹声声,甘家大宅的大戏台上,昆曲唱了两百年还在唱,声声天籁之音传承着中华文明和昆曲文化,不绝于耳,久久绕在秦淮河上。

  200151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是明文化的最高艺术结晶,在洪武年间被视为国剧,后又经过多次起起落落,其实就算十一年前,昆曲也还是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但昆曲一代又一代奇迹般地传承下来,随着演员、编剧、爱好者、各种机构和个人的推动,力量汇聚在一起,终于蔚为大观。

  省昆剧院的小青来看看图书馆的藏书,她指着书架中紧紧密密挨着的古旧书,说:好多我都淘到过哎。从她那里知道,昆曲的爱好者叫做昆虫,他们喜欢听昆曲,唱昆曲,一往而深

  昆虫书虫是一家,昆虫大概没有不爱书的,满足了自己的耳朵眼睛之后,常常还要寻觅一番,有关昆曲的种种。关于自己喜欢的演员,关于曲谱,关于衣箱,再延伸,到传统诗词,历史沿革,在沿路探寻的过程中,又发现更多的风景。昆曲本身就是一门系统的艺术形式,综合了文学、历史、舞台、音乐、书法、绘画等诸多内容。昆虫到图书馆里来,大概会如鱼得水。图书馆可以帮助大家少走弯路,昆曲的研究资料和相关图书在书架上妥帖地排列,最大程度地满足昆虫们的需要,有价值的手稿也可以以合适的方式到达更多需要的人手中。

  省戏校的武俊达先生后人向金陵图书馆捐赠了一批文献,其中包括先生有关戏曲研究、戏曲音乐方面的著作、论文、教材及曲谱,它们既是对先生的纪念,也会在图书馆中发挥出长久的价值。

  书虫昆虫相遇,必能撞出启迪的火花,读书听戏,听得更有姿彩,听戏读书,读得更鲜活。

  目录

  专稿

  昆剧的几度兴衰/  

  有情有趣演红楼/  

  走过那长长的红毯/孔爱萍

  昆曲日记选/  

  赏读

  虎丘记/袁宏道

  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

  有关发扬昆剧的三个问题/郑振铎

  谈《桃花扇》/梁启超、吴梅

  荐书

  金陵兰韵·昆曲书目及周边

  馆闻

  金陵图书馆·武俊达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