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金陵图书馆联合大无书画院,特邀江苏省美协会员、江苏花鸟画研究会顾问、格冠美术馆名誉馆长孙元亮老师,以“十年磨一剑——《秦淮胜迹图》创作记”为主题,开展“艺美金陵”文化沙龙活动。
秦淮河作为南京的母亲河,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区性河流,它不仅是自然风光带,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被誉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秦淮胜迹图》便是孙元亮老师以秦淮河为背景,通过长达三十余年的深入研究和创作,以明代南京城市的民俗生活、山水风光和历史胜迹为灵感所创作的白描长卷。


长卷以方山为起点,以宝船厂为终点,生动展现了秦淮河沿途的风景和风土人情,如白鹭洲公园、桃叶渡、淮青桥、天下文枢、江南贡院、大报恩寺等,几乎涵盖了明代秦淮河两岸的所有重要地标建筑。孙老师表示,明代郑和从南京出发七下西洋,因此选择以宝船厂作为画卷的终点,表达了中国从南京走向世界的美好情怀。
16米长卷,2000多个人物,从茶舍戏楼的伙计到提灯的孩童,从城门建筑的构造到河流船只的设计,画面整体布局疏密有致、细致考究,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孙老师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热爱。谈及创作经历,孙老师感慨道:“《秦淮胜迹图》创作周期十分漫长,我始终在自我批判中不断完善,直到现在,我仍在对画面进行修改。”为真实还原历史场景,孙元亮老师曾多次实地走访秦淮河畔的各个景点,并向史学、文学、民俗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请教,同时深入图书馆查阅大量图书、古籍资料,如《金陵四十八景》《儒林外史》《南京史志》《三百六十行图说》《中国服饰史》等。


2010年,《秦淮胜迹图》被上海世博会列为特许纪念品;2014年,高仿《秦淮胜迹图》成为南京青奥会政府礼品;2015年,《秦淮胜迹图》局部被制成4米×4米的大型锻铜浮雕安置于牛首山;2019年,140米长,3.6米高的《秦淮胜迹图》金属雕刻壁画安置于秦淮河东岸,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欣赏秦淮河的全新视角。《秦淮胜迹图》的创作不仅是对秦淮河两岸风光的再现,更是对南京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和致敬。
打造交流创新的优质平台,让更多人欣赏文化艺术魅力,金陵图书馆将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持续策划“艺美金陵”系列品牌活动,邀请画家、书法家以及相关文化研究者、从业者,与广大市民读者一同畅聊文化与艺术,为市民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资源,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与审美素养需要。
(文/林静雯 编/仇之聪 审/马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