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美活动 > 活动报道
探讨传承与创新之道:南京市新时代古籍工作交流会在金陵图书馆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4-10-11

1010日下午,南京市新时代古籍工作交流会在金陵图书馆4楼会议室顺利召开。此次会议汇集了来自全市各个古籍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出版届人士,共同围绕古籍整理、保护、数字化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本次交流会旨在推动全市古籍保护工作的传承与创新,促进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的弘扬与传播。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处长王璐列席交流会,会议由金陵图书馆副馆长方炜主持。

会议的第一议程围绕全市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展开。方炜副馆长首先结合金陵图书馆的古籍工作实践,从古籍的原生性保护、研究出版、数字化、活化利用和宣传推广五个层面,深入阐释了近些年来全市公共图书馆在古籍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成绩。

进入会议的第二个议程,古籍的活化与传承成为讨论的焦点。专家学者们就如何更好地保护古籍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积极献言建策。大家一致认为,古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保护工作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

来自金陵科技学院的葛怀东教授分享了近年来在古籍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经验,同时从跨越古籍保护层面的校馆合作、课题共研、学科共建等方面,提出了极富建设性的建议。

市方志办地情研究利用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徐智明从自身工作出发,回顾了南京市方志办在近些年整理出版的一些优秀古籍。在提及如何做好古籍的活化利用时,徐处长侃侃而谈,并向金陵图书馆提出陈作霖著作的合作研究意向和点校出版的设想。

市博物馆、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李玮研究馆员认为,博物馆和图书馆馆藏无论是何种形态,都具有文物属性,因此在保护手段和理念上有共通之处,他从博物馆系统的角度谈了文物保护的宝贵经验,这对图书馆古籍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他提出通过科技赋能加强原生性保护,并从知识图谱的视角挖掘馆藏古籍背后的故事,从而深化古籍的活化利用。

南京出版集团金陵全书编辑部主任杨传兵介绍了近些年南京出版社在古籍出版方面的情况,他认为,古籍具有的文献属性决定了其不应束之高阁。作为古籍工作生态圈的最后一环,希望能与各系统的古籍收藏单位加大合作、点校出版,让更多的珍贵古籍有机会与世人见面。

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金陵刻经处传习负责人陈志国,结合馆藏雕版在数字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就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矛盾这一命题进行了论述。他希望,通过对于当前问题的查摆和积极寻求行业间的支持这一途径,能早日解决文物保护届这一共性问题。

市民宗局栖霞古寺监院净善法师介绍,栖霞寺的古籍文献以佛教文献为主,在高校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下,业已完成全院的古籍普查。除此之外,栖霞寺还通过民间渠道,做了佛教文献的交流展览,他期待今后能进一步加强与民间的交流,真正将优秀典籍惠及全社会这一美好愿景落到实处。

在会议总结中,方炜副馆长从古籍普查机制研究、古籍数字化成果共享、古籍定级和分级保护、古籍修复室建设和提升古籍活化和利用的亲民性五个层面,提出了今后古籍工作的推进计划。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处长王璐做总结发言,她表示,今后全市古籍保护工作将由市文旅局和金图牵头,并尽快成立市古籍保护中心和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相信在专家们的横向联动和群策群力下,全市的古籍保护工作一定能够做出南京特色和南京品牌。与会代表们也一致认为,新时代的古籍工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古籍保护将迎来更多可能性。与此同时,古籍工作者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以应对新问题、新需求。大家坚信,通过交流与合作,古籍保护工作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继续在传承中华文化的道路上发挥重要作用。

(文/编:潘健  审:纪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