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金陵图书馆联合大无书画院,特邀明孝陵博物馆研究员、研究部主任王韦老师带来“《旧影新说明孝陵》——阅读分享会”主题沙龙讲座。本次讲座从“老照片”这一独特视角,带领听众回顾世界遗产明孝陵文化文物百余年来筚路蓝缕的传承守护,展现明孝陵的沧桑历程与时代印记。同时,“以图说图、以图说人、以图说史”,解读旧影背后的建筑变迁、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博大精深的礼仪文化。

讲座伊始,王韦老师为读者们介绍了明孝陵的历史地位。明孝陵具有宏大有序的布局、神秘完善的风水选址、绕山而行的曲折神道、科学自然的排水体系、典范风格的建筑技艺,人文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自然环境相结合的典范。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宠儿”,明孝陵所开创的陵寝制度承前启后、独创新规,在中国古代帝陵制度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规范着明清两朝500多年20多座帝陵建设的总体格局和风貌。2003年7月3日,明孝陵申遗成功。自申遗成功至今,明孝陵的保护修缮工作一直在进行中,此外还启动了文物监测、安防、防雷等预防性工作。
随后,王韦老师给大家分享了明孝陵选址的故事。“钟山龙蟠”的面积约有31平方公里,选择哪一处作为陵址呢?朱元璋带着谋士刘基和亲信徐达、汤和在钟山查勘,各自书写意见藏于袖中,结果三人不约而同地写下了“独龙阜”。独龙阜是钟山南麓的一个山丘,高约70米,直径达325~400米,犹如一座巨大的天然坟茔。按风水学说,独龙阜作为墓穴所在,可谓“藏风聚气,四项俱佳”。因此,陵址选定在了独龙阜。

最后,王韦老师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展示了明孝陵从建设到保护、从辉煌到沉寂、再到重焕新生的过程。他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带领大家穿越时空,走进这座古老陵寝的神秘世界。王韦老师不仅讲述了明孝陵的建筑特色、石刻艺术以及陵寝制度等方面的知识,还详细阐述了明孝陵在明清两代政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明孝陵不仅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寝中的杰出代表,更是明清两代皇家陵寝制度的重要范本。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此次讲座,市民读者深入了解了明孝陵这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世界文化遗产,也让我们在回望历史的同时更加珍惜和爱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而让它们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熠熠生辉、传承不息。未来,金陵图书馆还将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持续策划系列艺术文学活动,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文/周思源 编/周思源 审/马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