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美活动 > 活动报道
【金图·八九零空间】浅谈现代刻字艺术
发布时间:2024-01-22
  刻字艺术在我国艺术史上源远流长,从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存在的龟甲、石器上的刻画符号开始至今,已有8600多年的历史。1月19日,金陵图书馆联合大无书画院,邀请到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副主任、常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院特聘书法家、江苏省篆刻研究会研究员汪凯先生为大家带来《浅谈现代书刻》主题沙龙讲座。
  对于现代刻字艺术,有些人还是相对陌生,它与传统的刻字有所区别。汪凯先生先为大家讲解了传统刻字与现代刻字间的区别,一是传统刻字需由书写者和刻工结合完成,而现代刻字则是由自己书写,自己刻,全部工作由自己独立完成;二是传统刻字属于工艺范畴,现代刻字属于艺术范畴,二者属性不同。现代刻字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日本,他们将印章放大后,再放在木板上刻,又将色彩纳入其中。中国书协在1991年成立刻字委员会,各个省的书法家协会下,也成立了专门的刻字委员会。
  随后汪凯先生讲到了现代书刻的三大构成,分别是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其中平面构成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二是“书体”。立体构成就是三维效果,在平面当中用绘画的语言去描述近远的关系、深远的关系、光的关系,从而在画面上呈现物体的三维效果。书刻中的色彩服务于主题,除了三原色外,还有冷暖之分,同时还有极地色与金属色,两者都是独立于三原色之外的色彩,前者包含黑白两色,后者包含金银两色。
  最后,汪凯老师为大家展示了自己早期的刻字作品,为大家分析作品内容构成,分享创作理念,收获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现代刻字艺术的空间是可持续的,因为它留给了读者无限的解读空间。此次活动金图带领读者朋友们对现代书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未来金陵图书馆还将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持续策划系列艺术文学活动,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文/周思源 编/周思源 审/马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