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8日下午,姜盟老师做客金陵图书馆,为广大市民读者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守护城市中长江里的微笑”的精彩讲座。作为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盟老师长期从事长江江豚等中国濒危野生动物一线保护工作,关注水生哺乳动物的生态学和保护学的考察与研究,多次在金陵图书馆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活动,受到读者一致好评。

本次讲座围绕长江江豚展开。2006年,随着被誉为“长江女神”的白鱀豚宣告“功能性灭绝”,江豚成为了长江唯一的水生哺乳动物;近年来,长江江豚不断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长江江豚保护当中。2021年,在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长江江豚正式进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录,而南京则是全球唯一能在市中心看到长江江豚的城市。
讲座开始,姜盟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江豚的相关知识:长江江豚,属于哺乳纲鲸目鼠海豚科,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头部钝圆、体形流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体型较小,成年体长约1.3-1.7米,体重约50-70公斤;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看起来就像在做出微笑的表情,因此被称作“长江的微笑精灵”。江豚在很早的时候就被我国先民发现和认知,距今4500年历史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就出现了江豚形状的陶壶。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活动极大影响了江豚的生存环境——长江干流高密度、繁忙的航运船只的噪音和螺旋桨不仅会对长江江豚直接造成伤害,还会破坏它们的栖息地;水利工程阻隔江湖之间的联系,导致鱼类繁殖能力下降、数量减少,使得江豚食物短缺;工业排放等造成的水质污染,也给长江江豚的生存雪上加霜。
值得庆幸的事,江豚的重要性及时得到了关注,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关心爱护下,在专业机构、人员和广大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江豚的种群数量开始得到了恢复。根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长江江豚的数量上升到了1249头,其中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为62头,较2017年的调查数量增长近24%,其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幼豚,说明江豚种群发展潜力良好。在为期一年的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中,姜盟老师也参与其中,用他的话来说,这项工作枯燥、辛苦,但乐在其中。

姜盟老师生动有趣的分享吸引了50余位读者的参与,台下的大朋友和小读者们都听得聚精会神,不时发出惊叹和笑声。

此次讲座是“从城市到荒野:“一个长江”生物多样性主题展”系列活动之一。本次展览是在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指导下,金陵图书馆联合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华泰公益基金会、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科技馆分馆)共同主办,展览持续到3月22日,欢迎广大市民前往;同时,此次讲座也是金陵图书馆与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的又一次合作。数年来,双方多次通过展览、讲座、赠书等合作形式,向广大市民读者宣传和普及生物多样性和动物保护知识,以期形成全社会保护长江江豚的共识,将长江江豚保护打造成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
(文、编:章力 审:陈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