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馆报馆刊 > 阅微
第五十五期——闲话书房
发布时间:2019-12-19

【卷首语】

  闲话书房

  卜璐

  书房的前世今生

  书房是文人的无有乡和理想国,在以读书为人生职业的中国古代,阅读是与吃饭、睡觉一样重要的生活元素,在一坐一卧之中,书房作为一种功能性极强的居室逐渐形成。今天我们无法准确追溯书房具体起源于何时,仅能从卷帙浩繁的文献中窥得吉光片羽, 大约描摹出古人书房演变的历史痕迹。

  秦以前并无书房的记载,汉唐逐渐有了“书室”的概念,唐以降文化艺术繁荣,诗歌兴盛,文人逸士开始寻找、建造独属于自己的精神文化场所,王维的“辋川别业”、杜甫的“江外草堂”、刘禹锡的“陋室”,居所通常置身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尽管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供读书的地方,却往往是为了修身养性、吟诗读书而造。及至明,才有了功能独立的“书斋”出现,明代文人张岱在绍兴城内造了一间“梅花书屋”——”陔萼楼后老屋倾圮,余筑基四尺,乃造书屋一大间。前后明窗,宝襄西府,渐作绿暗。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陶庵梦忆·梅花书屋》)清李渔撰写《闲情偶寄》时就有了对于书房具体布置的明确描写:“书房之壁,最宜潇洒…石灰垩壁,磨使极光,上着也……留一隙之光,仅照书本,余皆闭藏于内而不用者。”不仅规定了书房的墙面的装饰,还点明了阅读灯的重要性,这在今天看来依然也具有实用意义。

  书房有灵

  今人流沙河先生主张书房“室内绝不装修,水泥地面,白灰刷墙,要让房屋也能呼吸,把它当做活物看待。”书房有灵,在与先贤的心领神会之中,也在一桌一椅的方寸之间。布置并不非要遵循雅致之标准,甚至无需整洁有序,一切以书房主人的习性和偏好为第一原则。文艺如村上春树,书房不仅是写书的场所,还兼当一个小小的收藏室,里面陈列着精心挑选的唱片和世界各地淘回来的小物件,这些都构成了他所谓的“护身符一样的东西”;莫言的书房台面宽大,书桌整洁,书架整齐地在身后堆成墙,隔开一个独立空间,《新京报》的记者曾用“终年不见阳光”来描述这位大作家的私人世界;编剧史航先生租住在北京一间200多平的大房子里,整个空间遍地是书,十几只猫咪上下穿梭,主人倒像是寄居客。

  书房与猫的奇妙组合,因为猫咪的生性安静和不粘人,莫名契合了阅读写作时的氛围,甚至达成了几段文坛佳话。硬汉作家海明威一生先后收养了50多只猫,最多时曾同时喂养30只,他以著名作家、艺术家的名字为猫咪命名,仿佛它们也变得有灵;冰心女士养了一只白底黑斑的大猫叫“咪咪”,今天我们能在网上搜到的冰心和咪咪合影,大多出现的书房里:咪咪或端坐在书桌旁安静陪伴,或大摇大摆踏足作家的心爱收藏。咪咪在冰心去世的隔天被发现在家中死去,很难说这样的巧合里是否带了一丝神秘的缘分,但可以肯定的是,曾经有一只小小生灵陪伴过她那些在书房埋头写字的日子。   

 


 

【目录】  

  卷首  

  闲话书房 / 卜璐

  专稿 

  自己的书房 / 琦君

  书房的风景 / 徐雁

  梨花楼 / 杨栋

  书房种种 / 黎戈

  “书枕斋”小记 / 李树德

  文笔 

  民国的滋味——读《民国太太的厨房》 / 刘青

  三代人书房的变迁 / 张光芒

  读者的梦想,图书馆员的梦魇——阅读《S.》 / 张新宇

  新书架 

  赏读 

  书房 / 梁实秋

  书斋·书灾 / 余光中

  秋栖霞 / 周瘦鹃

  纪念

  纪念陈寅恪先生 / 冯友兰

  爱读

  荐书

  坐拥书斋探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