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馆报馆刊 > 阅微
第五十六期——节气
发布时间:2019-12-19

【卷首语】

人,诗意地阅读

卜璐

  惠子问庄子,我有一棵大树,它树干臃肿,树枝蜷曲,木匠都不看好它,众人商议将它砍掉如何。庄子说,把它放在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让它自在去生长吧,它并没有妨碍谁啊!

  后来海德格尔读到这个故事,他在《林中路》中写到:“人对于无用者无需担忧。凭借其无用性,它具有了不可触犯性和坚固性。”毕飞宇先生15年做客金陵图书馆,带来他的阅读感悟,其中说道“有一些书读来无用,然而人一生要做些无用的事”。

  也就是说,应该倡导一种诗意的阅读。

  如果翻看典籍,在我们的历史中,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阅读经历,其情境大多并不愉悦:凿壁偷光和悬梁刺股的故事人人都熟悉,现在我们依然赞扬他们有孔颜之乐。这带来一种现象:在我们的文化里苦读是一种美德,而困顿的环境就像给读书镶上一层金边。这种给阅读贴上沉重标签的美德似乎的确赋予了读书一些厚重的内涵,然而也给了现代人一个逃避自主阅读的理由。

  朱熹的读书观怕是有点令人望而生畏的: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朱子这样说了之后至少产生了一个偏见,即阅读是一场工序繁琐、过程庄重的仪式,倘或并不具备一定的条件,读书就是不值得的。

  王阳明早年习朱子的理学,对着竹子“格”了七天七夜,后来病倒了,病好之后开始怀疑朱熹的读书方法,明白一个道理:万事万物不在理中,而在心中。读书学习这个事主要在个人的体验。于是说道“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与毕飞宇说“只有当我们去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它才与我们建立起联系”,是同样的道理。

  后来友人问他“读书不记得,如何?”阳明答:“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颇有五柳先生之遗风,便彻底与朱子划清了界限。

  但其实阳明还说了一句,读书在“晓得”之外还有一层境界,就是要明白“自家本体”,“自家本体”这件事要真仔细说起来比较复杂,姑且可以粗浅地理解为两个意思:一是说读书是自己的感受;二是说读书会以某种形式影响人生,它应该成为一种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体验。

  这方面,苇岸可以算是一位了不起的读书人。这个生长在京郊小县城的年轻人是在用生命体证阅读和写作这两件事。苇岸从1988年起选择在昌平一块农地里,在每一节气的同一时刻、地点,观察植物和庄稼,用简洁的文字记载下来,并留下影像记录。这位哲学系毕业的前辈从不像我这样言必及孔孟老庄,使黑格尔、康德替我说话,然而他把哲学过成了生活,因为他认得大地上的事情,他掌握了最接近真理的路径。

  大地上的事情,韦岸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I267/11002  


【目录】  

  卷首  

  人,诗意地阅读 / 卜璐

  专稿 

  立春:天下雷行而育万物(节选) / 余世存

  小暑 / 申赋渔

  白露 / 庞余亮

  冬至 / 沈书枝

  文笔  

  南京,请记住诗人冯亦同的名字 / 王慧骐

  要待江湖后世评——《梁羽生妙评民国诗词》评介 / 潘倩

  故乡的甘蔗 / 张绅

  新书架 

  文枢 

  南京的书肆 / 王芷湘

  赏读 

  葡萄月令 / 汪曾祺

  谒孝陵 / 马元烈

  爱读

  阅生活

  “顺时读书”线上活动读者留言摘编

  《阅微》2019年度总目

  荐书

  节气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