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资源推荐 > 新刊推荐
七仙女的居所: 昴星团(2024/7/7)
发布时间:
  期刊架位号[1258]文/宋思雨、王晓盼

  神话故事中的昴星团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衍生出了众多与星星宇宙有关的神话故事,比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把河鼓二比作牛郎,隔银河与织女一遥遥相望;再比如“玉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把随嫦娥奔月的玉兔人格化,以赋予童真童趣的语言生动表达了儿时的天真烂漫。而众多神话中的“七仙女”便是昴星团中最亮七颗星星的神话幻形。

    无独有偶,西方希腊神话中也将这七颗星星比为仙女,称昴星团为“七姐妹星团”传说巨人阿特拉斯(属希腊神话中的泰坦一族,是擎天神,却因为反抗宙斯失败而被罚顶天)有七个女儿,是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手下的侍女,经常跟随狩猎女神一起到山间“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有一天,七个仙女正在山林溪水边游玩,突然撞上了猎人奥瑞恩(海神波塞冬的儿子,但不喜生活在海里,总是来到山间攀岩捕猎),他看到了貌美如花的七位仙女,不顾礼节便疯狂的追逐仙女们,向他们求爱。仙女们从未见过如此“热情”之人,于是惊慌的四处逃窜,眼看就要追上了,仙女们急忙大声呼救,希望天神能够帮助她们。这一叫直接惊动了宙斯,宙斯将他们变为七只鸽子飞上天空,列于众星之间,从而暂时逃离了追捕。不过,有意思的是,七姐妹星团属于金牛座,而后来由猎人奥瑞恩变成的猎户座与金牛座是相邻的两个星座。也就是说当七姐妹星团在地平线上升起不久后,猎户座也会随及出现,整个夜晚猎户座跟随金牛座从东转到西,就好像鲁莽的猎人始终在追赶着七个美丽的仙女一样。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世界上其他地区关于昴星团的故事也层出不穷,天文学家和历史学家罗伯特·伯纳姆在他的《伯纳姆的天体手册》里,提到了昴星团和魔鬼塔之间的关系,根据当地吉奥瓦人的说法,“魔鬼塔是由神创造出来保护7个被巨熊追赶的印第安少女的。”后来,这七位印第安少女被升上天空变成昴星团,而在美国怀俄明州东北部平原上的神奇巨石结构——魔鬼塔侧面,仍然能看到熊爪留下的痕迹。

    昴星团在荷马的《奥德赛》以及《圣经》还有阿兹特克人和玛雅人的圣书中被提及。但有趣的是它非常年轻,早期的恐龙都没有见过它们,因为在那时,昴星团还没有形成,年仅一亿多岁,它们是天空中所能见到的最年轻的恒星。那么昴星团到底是什么呢?

    什么是昴星团

    在笔者小时候,在夜晚玩耍时还可以看到很多星星,其中有一小团密密麻麻的,令人印象深刻,这就是著名的昴星团。

    我们生存的宇宙宽广而辽阔,“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在这广袤之中,有像太阳、地球这样独立运转的星球,也存在一群“星星”的集合体,即——星团,就是一定规模的星星堆聚在一起。星团也像人一样,有的喜欢热闹,有的喜欢冷清。热闹堆聚在一起的星团叫做球状星团,顾名思义,因其外形像球而得名,其特点是中间密集,四周分散;喜欢冷清的是疏散星团,所含恒星数量远远不及球状星团,大约有数百至上千颗恒星,密度也没有球状星团大。

    我们的昴星团就属于疏散星团,梅西叶编号M45,由超过1000颗成员星组成。“三星高照入寒冬,昴星成团亮晶晶”,昴星团就像一颗苍穹之钻镶嵌在夜空中,它毫无疑问是知名度最高的疏散星团。而我们所说的“七仙女”则是指在星团中亮度较高可以肉眼观测到的七颗星星。昴星团存在了大约1.5亿年,相比于45亿年的太阳来说,像是个“未经世事”的宝宝,但对于人类文明来讲,这已然处在历史长河的尽头,已然满足人类文明面对那一方浩瀚发出“嘒彼小星,维参与昴”的感慨。

    寻找昴星团

    昴星团位于金牛座,而金牛座位于春季黄道带上,通常在夜晚东北方升起。金牛座是黄道星座之一,面积797.25平方度,占全天面积的1.933%,其中的最亮星为毕宿五(金牛座α),每年11月30日子夜金牛座中心经过上中天。金牛座的中心区域被黄道线穿过,南边的一角被天赤道穿过,西边一角又被银道线穿过,因此金牛座是一个同时被三条线穿过的星座。

    冬季是观察昴星团的好时期,12月份天黑之后朝东方就会看到,它逐渐升高会上升到头顶附近的方向。如果我们想找到昴星团,那就要先找到金牛座,而想找到金牛座可以先寻找猎户座,顺着猎户座腰带间的三颗星向斜下一划,会找到天狼星,而顺着三星向斜上一划,在与天狼星差不多距离的位置,会看到一颗比较亮的橙色的星,这颗星就是毕宿五,然后继续延长,就会看到金牛座的明亮星群,也就是昴星团啦。

    昴星团与中国文化内涵

    《尚书·尧典》中记载“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这里的“星昴”即昴星团,这句话中的“日中”“宵中”指的是白天和黑夜一样长的时间,也就是春分和秋分;“日永”是白天最长的一天,也就是夏至;“日短”则是白天最短的一天,也就是冬至。即当昼夜一样长时,黄昏时看到鸟星在中天,即春分;当白天最长时,黄昏时看到大火星在中天,即夏至;当昼夜一样长时,黄昏时看到虚星在中天,即秋分;当白天最短时,黄昏时看到昴星在中天,即冬至。简而言之,在上古时期,昴星团在先民心中就已经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了(《尚书·尧典》中记载的是4000多年前的事情,4000多年前的天象与现在已经有所不同,现在昴星团上中天的时间比数千年前要晚了几个小时,也就是说,数千年前的冬至日这天,黄昏时看到昴星团出现在中天,而现在的冬至日,昴星团出现在中天需要等到晚上十点之后。)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有“分野”的说法,将天上的星宿与人间事物相对应联系,即“天人合一”的思想。李贺那首《塞下曲》,其中有一句“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羁愁”,这句话里,秋静是寂静下来的秋天,后半句的“沙”,是古诗中常用的表达孤寂征战的意象,“羁愁”两字也是直接点明了人内心的惆怅;可这诗中“旄头”两字当何理解呢,是指牦牛尾巴所做的旗帜吗?

    非也。有一种说法是,此处的旄头是有代指的意思,指的就是昴星团,古人觉得这个星团毛茸茸的,很像一团毛发,所以称其为“旄头”或“髦头”,并以星宿对应地域,将昴星团对应披头散发的胡人,当看到昴星团闪烁便认为是胡人进攻中原。所以,再回看这句诗,容易理解了:戍边战士抬头仰望夜空,泛起浓浓思乡之情。“旄头”——昴星团也成为中华文化的符号之一。

    总体来讲,宇宙是由许多的天体来组成的,包括恒星、行星、彗星、卫星、星云等等,其中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恒星是最容易被我们人类肉眼观测到的。在晴朗的夜晚我们能够看到的满天繁星,绝大多数都是恒星,都扮演着“昴星团”的角色,这些恒星距离我们地球的距离各不相同,有的近,有的却很遥远,这些距离不同的恒星共同投影在了我们所看到的天空荧幕上,呈现出零零星星的光景,正如一群身着纱衣的曼妙仙子在夜空中翩翩起舞的昴宿七星,给人带来的无尽浪漫之感!

    责任编辑/孙媛媛

    作者简介:宋思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科二年级在读生,目前任校天文爱好者协会会长。

    王晓盼,山西大学本科二年级在读生,天文爱好者。

   (中国国家天文2024年2期 期刊架位号 [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