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馆报馆刊 > 阅微
第六十三期——推理文学专题
发布时间:2021-04-16

一套《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卜璐

  在我们市“撤县并区”之前,城区的主商业街仅有两条,一条南北向,一条东西向,两条街几乎呈正十字型贯通整个不大的市中心。全市仅有的一家新华书店就在十字路口的西北角,算是占据了商业中心的黄金地段。

  我上小学的时候喜欢看“闲书”,那时候除了必看的中外名著青少版,秦文君、郑渊洁、杨红樱的书是要一本一本找来看的,我还记得当时有一套叫“小布老虎丛书”的系列儿童文学很有意思,大概有十来本,创作水平很高,囊括了一批优秀作者,其中包括了北董、周锐、葛竞、孙幼军、汤素兰等多位对中国儿童文学影响深远的作家。

  千禧年左右生活水平有限,我父母一般只给我买中外名著,其他“闲书”一来他们认为不是“必要的”,二来也怕我过分沉湎,但爱看书总归是好习惯,他们并不会阻拦我自己找书看。至于那些不给买的“闲书”要么等过生日朋友送,要么靠同学之间相互传阅。当时市里的图书馆地方很小,进去之后仅一开间的书库大小,不仅鲜有少儿类图书馆藏,更不便的是只能办理外借,不可在馆阅览,我只在那边借过几次书。因而我在小学包括后来初中时期,更多的闲书都是在新华书店翻完的。

  通常是暑假,我总是把作业拖到开学前写,那时候不上补习班,漫长的“无所事事”的假期,一半在老家村里钓龙虾,回到市里就经常泡在新华书店。书都没有塑封,老国营的工作人员也不管你,基本上看中的书都可以随意拿下,就地坐在地砖上翻阅起来,往往一排书架的地上能东倒西歪横着三五个小孩。

  假期的时间是奢侈的,一个暑假能在书店翻完不少书。还有一些零散的时间,比如我妈带我上街办事的间隙、和同学约出去玩等人的工夫,这个时候就不能看完整长篇了,读到精彩处被喊走的滋味可不好受。我用这段时间翻看过全套的《多啦A梦》漫画册,后来发现有几类书是很好的打发零碎时间的读物,一类是脑筋急转弯、谜语大全;一类是成语小故事以及类似的中华历史小典故;还有一类就是推理科普短篇集,一篇讲一个探案故事,案件的解答通常伴随着一个常识小科普,故事的编排其实很简单,借用古今中外的名人,编造一个个离奇案件,尽管以现在成人的眼光看故事简直漏洞百出,但是对于一个正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儿童来说,那真是打开了一扇神秘而新奇的大门:原来还有这样一种讲故事的类型。

  也就是从那些古今中外的名人神探里,我了解到了一个频频被提及的名字:福尔摩斯。我后来陆续从各种探案书里零零散散读到福尔摩斯不同的案件,因为原著实在是太过经典,而版本又众多,有的故事掐头去尾,有的故事只有梗概,我那时候既没有版本甄别能力,更因为缺乏基本的阅读鉴赏水平,一概看得津津有味。

  直到《福尔摩斯探案全集》风靡到我市,我才在新华书店第一次看到完整的故事,我用了很多的假期在新华书店陆续读完整篇,那时候已经上了初中。后来我有了能自己买书的机会,一张购书卡,大概是五十元钱,一年发一次,那年尽管我已经看完了整套书,还是果断买下了。

  高中离家远,租在学校附近,同时把家里的房子租给别人,家具和一些书没有搬走。三年后回来,那套书找不见了。书橱里当时有工具书,有名家散文集,和一些七七八八闲书,唯独丢了那套,那是群众出版社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上中下三册),至今仍然是福尔摩斯众多译本中最经典的一套,我当时并没有多难过,只觉得,这人还怪有眼光的。

  


【目录】

  专稿

  小说推理——我的极简推理史/方绍骞

  文笔

  乡村拜年/郝然

  早春杨柳醉春烟/刘芹

  自我书写的价值与意义——读潘新的《留给记忆的文字》/林 英

  新书架

  暂缺

  爱读

  赏读

  故乡的野菜/周作人

  听雨/季羡林

  经典

  谈诗(上)/钱穆

  影像

  东野圭吾小说改编电影的社会空间与人性揭秘/于晓玲

  荐书

  温故2020(暂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