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资源推荐 > 新刊推荐
主奴辩证法 (2025/4/28)
发布时间:
期刊架位号[3875]
主奴辩证法的概念出自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精神现象学》是一部展现意识 - 精神自我演化历程的天才作品,它所描绘的精神演化历程,既是个体的、主观的,也是整体的、客观的,更是融合个体与整体、主观与客观的。论述主奴辩证法的章节,大概是整部书中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部分。它出现于解释意识如何上升为自我意识的环节:两个具有意识的个体在遭遇后展开生死搏斗,胜利者成为主人,失败者沦为奴隶,二者通过对方确认自我,构成主奴辩证法:一者成为独立的、自为存在的意识,另一者成为依赖的、为对方而存在的意识,前者是主人,后者是奴隶。

  

  这种通过斗争而建立的主奴关系的辩证性在于:主人因胜利,将奴隶放在自己与物之间,将物的独立性的一面留给自己,而将其不独立的一面交予奴隶,从而失去与物的直接性联系而不得不依赖于奴隶;奴隶因失败,被迫接受与物的直接性联系,却在用劳动改造与陶冶事物的过程中成为真正的物的主人,获得自己的自为存在,并最终通过劳动摆脱对主人的依赖而获得自由。

  

  从文明史的角度而言,主奴辩证法之所以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性,在于它为斗争与认同(承认)这两大超级主题提供了最深刻的理论分析,并构成了此后各种对斗争与认同主题进行讨论的理论背景,使得斗争与认同之间的内在联系空前清晰地呈现出来。

  

  要理解西方文明的特质,特别是理解 16 世纪以来的西方世界,主奴辩证法更是具有特殊的穿透力。无论是一以贯之的西方中心主义,还是较晚近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以及常被称作 “白左” 的 “政治正确” 运动,其深层的理论渊源都可追溯到主奴辩证法。或者说,它们分别代表了主奴辩证法的某类面向、某种维度、某个环节 。

  

  与作为寻常之书斋产物的哲学理论不同,主奴辩证法包含着极富革命性的内涵。从其内在逻辑出发,掌握着与物的直接性关系,通过劳动陶冶事物而重新发现自我、改造自我的奴隶,最终会摆脱对主人的依赖而获得解放。“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发展规律的提炼总结,某种意义上可视作主奴辩证法的革命化版本。

     (开放时代2025年1期 [3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