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运动鞋服拼的是创新,就是把一双鞋当成一个科技产品去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文化主张脚踏实地,“鞋”无疑是人与大地最亲密接触的“伴侣”。
随着社会发展,从绣花鞋、老布鞋、解放鞋,到皮鞋、休闲鞋、运动鞋,国人的脚“伴侣”历经变迁。而在科技的加持下,安踏、李宁、特步等国产鞋正伴随国人的步伐,阔步闯天下。
小镇“造牌”潮
提到运动鞋服产业,晋江尽人皆知;若论晋江鞋服产业的源头,又得从陈埭镇的村民林土秋说起。
1979年,改革开放春风拂过,在家务农的林土秋看到政府扶持多种经营主体的政策后把握住商机,以凑来的10.8万元开始创业。从手工鞋作坊开始,林土秋买来针线、缝纫机,在破旧的老房子里创办了镇里第一家股份制乡镇企业——洋埭鞋帽厂。
晋江的第一双运动鞋就诞生在林土秋的鞋帽厂里。当时的他未曾想到,他的小作坊会成为“中国鞋都”的原点。
一锤、一钉、一针、一线,从1979年到1984年,仅仅5年,陈埭乡镇企业总数从0变为702家,该镇成为福建省第一个亿元镇。可就在经济蓬勃发展同时,问题也接踵而至。
陈埭镇原党委副书记陈清火回忆道,当时,乡镇企业家为抢占市场,片面追求制鞋数量,忽视质量,陈埭鞋业的口碑持续下跌。为此,镇里和农业部门申请了质检站,开始抽检鞋的质量。
在“品质鞋”的加持下,陈埭镇鞋业迅速成长。但粗放发展的“红利期”转瞬即逝,国产运动鞋服行业很快又遭遇“至暗时刻”。由于无序扩张,疯狂打价格战,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库存高企,不少企业资金链出现断裂。
“起初代加工一双鞋能赚10到15元,后来利润仅剩1到2元。”受访企业家提到当时的情形,仍心有余悸。
大浪淘沙,余下的企业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在一场风风火火的“造牌”浪潮中,安踏、特步、361°、鸿星尔克等晋江鞋服运动品牌应运而生。
鞋子就是科技产品
2024年4月21日,世界六大马拉松赛事之一的伦敦马拉松鸣枪起跑,年过四旬的老将肯纳尼萨·贝克勒再次出征。
最终,贝克勒以2小时04分15秒的成绩获得亚军,刷新了自己保持的40岁以上男子马拉松的世界纪录。他全程跑步没穿袜子,只穿着一双安踏运动鞋。
“该跑鞋是安踏C10 PRO,鞋面与脚接触的部分没有任何车缝线拼接,全部采用一体飞织,鞋垫搭载加强版‘氮科技’中底,连加固包裹的胶印位置与厚度都经过仔细调校。”安踏集团运动科学实验室副总监郑志艺揭开了贝克勒不穿袜子跑42.195公里的秘密。
记者走进实验室看到,一只42码的安踏C10 PRO重量仅为192.9克,且前掌比后掌大得多。
“前后掌分离的设计让这款鞋更适合中前掌的跑法,更低的鞋底落差使运动员全程保持最佳状态,因此该鞋被运动员称为‘前掌之王’。”郑志艺说。
在近期举办的安踏PG7科技发布会上,中国石化集团化工与材料领域高级专家梁红文表示:“安踏对产品要求很高,总是拿世界先进指标来比较,总是不断自我挑战。”
2014年,安踏发现世界先进的缓震材料被美国企业独家掌控。为此,中石化接下了研发一款世界领先水平国产弹性材料的重任。
“安踏要求缓震值从9降到8以下(缓震值指鞋底触地时对人脚减震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缓震值越小,意味着材料吸收冲击力的能力越大),这相当于逼近了材料的物理极限。”梁红文回忆道。
缓震不同于减震,它要求震动慢慢回馈脚底,而不是完全消除,这样既能让运动省力,又能减缓冲击。从2017年开始,梁红文带领团队泡在实验室里,做材料合成试验,历经五年研制了上百个材料,不仅性能上超越美国同类产品,价格还便宜了20%。
“说到底,运动鞋服拼的是创新,就是把一双鞋当成一个科技产品去做。”安踏集团副总裁李玲说。
2023年,安踏集团研发投入超16亿元,平均每天投入440多万元,累计专利4400项,稳居行业第一……
在专业运动领域更懂运动员的诉求,在大众运动领域成为国民的“心头好”……晋江运动鞋服头部品牌借助科技创新,从为国际品牌代工的初级制造商,一跃成为与耐克、阿迪达斯掰手腕的“国货之光”。
“国潮”走向世界
2018年,李宁品牌在纽约时装周首次推出含有国潮元素的“中国李宁”系列,为自己带来爆炸式的关注度,打响了国内服饰市场国潮崛起的第一枪。
随后,特步、361°等品牌纷纷进军国潮领域,力争在国外知名品牌的压力下突围。2021年4月份,中国李宁在天猫平台的月销售额同比飙涨逾800%。
2021年,361°在中国国际时装周呈现了一场主题为“东方·破晓”的新品发布会。设计师以“科幻国风”为设计核心,灵感取自于中国科幻经典著作《三体》,将中国传统服饰的元素、工艺与功能性材料进行结合运用,打造了一系列兼具“东方美”与“科技感”的新国潮风格运动服饰产品。
“一款国潮产品从设计、生产、品宣和销售,再到形成品牌影响力,需要较长周期,如果产品没有改进和创新,即使靠概念取得一时的热潮,也不长久。” 361°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郑业欣说。
近年来,安踏与故宫、花木兰、李白、六神、卫龙等文化IP或品牌跨界合作,推出了众多热销联名款商品;361°体育用品公司以中国八大名瓷中的建盏为设计灵感,推出了BIG3建盏版篮球鞋;特步将一场潮流大秀搬到了河南嵩山,身着特步少林联名款运动鞋的模特穿行于千年古刹,犹如江湖武侠……
为了加快品牌的国际化,特步大力推动在东南亚、中东、中亚、东欧市场布局,目前已有300多家零售网点;匹克在美国、南美洲和欧洲开设了9个分公司,在中东落子25家专卖店……在加大传统文化挖掘与营销的同时,“国潮品牌”迈出国门,以鞋为载体,让中国传统文化越走越远。
AI制鞋成风口
在今年举办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嘉宾步入3D量体仓,3D足型扫描仪根据 11 个数据点对嘉宾的脚长、脚宽和足弓高度等多个维度进行精确测量,不到5秒嘉宾就能拥有自己的脚部数据,并得到AI(人工智能)系统推荐的运动鞋。
“AI自动生成3D模型,给传统制鞋带来了重大变革。如今,设计师只需把构想要点输入系统,AI就能自动生成各种充满创意的3D效果图,效率大大提升,原来需要上百人、几十个供应商共同协作一两个月的工作量,现在只需几天。”郑志艺说。
在安踏集团智能工厂里,记者看到,各种服装配件沿着轨道在空中“飞”,5G运料机器人闪着灯在地上“跑”。通过数智化生产系统,鞋服产品生产周期缩短了25%。
不仅是生产效率的提高,AI带来的还有产品性能的切实提升。例如,借助AI调整鞋底排布,一款安踏冠军跑鞋在抓地耐磨性能上提升了10%,视觉上增强了独特品牌感,重量还轻了10%。
“AI给每个深耕做鞋行业的资深选手都上了一课。”不少企业家说,科技正在拓展鞋业的想象空间。
郑志艺向记者展示了一双借助AI设计的运动鞋“晋钢狼”。
“晋钢狼”是晋江产的“金刚狼”。 “晋钢狼”的鞋底有四条导轨,其内配备了碳纤维条,测试员手背上有“人造传感皮肤”,只需握一下拳头,“嘶”的一声,碳纤维条便会伸长,支撑起整个鞋底。
“‘晋钢狼’变身后,能增加2.7%到2.9%的起跳高度,这对于篮球运动员抢篮板夺取制空权很重要,往往能起到决胜作用。”郑志艺说,运动结束后,“晋钢狼”就恢复原始形态,适合日常行走。
据介绍,下一步,“人造传感皮肤”将会换成脑机接口,就像在杭州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上,火炬手通过智能仿生手“意念”点火,运动员一念之间即能控制“晋钢狼”的形态变换。
“AI造鞋大有可为,运动鞋服行业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打破传统,给消费者带来革命性的产品体验。”郑志艺说。
(《瞭望东方周刊》2024年20期 [8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