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专藏资源 > 特色专藏
金陵图书馆名人专藏
发布时间:2021-07-20

【馆藏名人专藏之仇埰】

  仇埰(1873~1945),字亮卿,一字述庵。南京人,教育家、书法家、词人。光绪三十年(1904)留学日本弘文学院,历任南京第四师范学校校长、后又主持南京美术专科学校学政,宣统元年(1909)拔贡。在南京与伍仲文等创办四区模范小学,历任第一模范堂长、四区模范总办、宁属师范学监。辛亥革命后,创办江苏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校长达15年,学生遍及大江南北,严觉之、邵力子出其门下。仇埰从50岁起,开始着力填词,退休后则专治词学。著有《鞠燕词》二卷,辑有《金陵词钞续集》六卷。

  1944年夏四月,仇埰先生编成《金陵词钞续编》六卷。此书依可园老人《金陵词钞》之例,收老人遗漏与未及见之作。时间起自清初,迄于20世纪40年代,共收录词家108人,词作776首。1985年,仇埰先生的哲嗣仇良矩先生将《金陵词钞续编》手稿及鞠讌斋藏书共161种612册一并捐赠金陵图书馆,以供天下学人传习研究。这种利益众生的善举受到文化人的一致赞誉。

  1999年,金图与仇良矩先生合作,将《金陵词钞续编》手稿影印出版,赠送国内30多家图书馆,使珍贵文献化身千百,广传于世。

 

【馆藏名人专藏之邵力子】

  邵力子(1882~1967),初名景奎、闻泰,字仲辉。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早年加入同盟会,并与柳亚子发起组织南社,提倡革新文学。先后与于右任等创办《民立报》、与叶楚伧筹创《民国日报》及副刊《觉悟》、与于右任、叶楚伧等创办上海大学等。1912年加入国民党,追随孙中山先生宣传民主共和。在经历了革命的挫折和失败后,开始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五四运动后,他参与陈独秀倡导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后来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是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6年因工作之需,退出中国共产党。1927年后曾任甘、陕两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宣部长,建国后任全国人大一至三届和政协一至四届常务委员。先生是国民党元老,著名的民主爱国人士,素有“和平老人”之称。

  邵先生喜好读书藏书,知识渊博。藏书经过数十年的积累,数目可观。邵先生遗嘱将藏书献给国家,后由傅学文先生具体实施,于1982年将邵力子先生在宁藏书4228册捐赠给金陵图书馆。这些图书大都为民国时期出版的平装书,其中2300余册为1套民国时期印行的线装《四部丛刊》。

 

【馆藏名人专藏之陈辽】

  陈辽,19319月出生,江苏海门人,笔名曾亚、曾阳。19458月参加新四军。19494月加入共产党。1956年被授予大尉军衔。1979年调进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后更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曾任副研究员、研究员、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1996年离休。201512月与世长辞。

  陈辽先生于19461月,发表第一篇文学作品;19513月,发表第一篇文学评论。出版专著、论著、论文集等31部;主编并参与撰写的著作15部。1986年,国家人事部向他颁发“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1991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论著获省部级奖项8次,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次。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中国“笔会”代表团成员,访问过保加利亚、日本;作为中国文艺家代表团副团长,访问过中国台湾。

  202018日,陈辽子女武云茹,武夷山、陈稚、陈薇将陈先生遗存的数千册藏书捐赠给金陵图书馆。

 

【馆藏名人专藏之庞瑞垠】

  庞瑞垠,1939年1月生,南京江宁人。1964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曾任《雨花》杂志副主编、江苏省文联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作协理事。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故都三部曲”(《危城》《寒星》《落日》),《逐鹿金陵》、《秦淮世家》三部曲(《钞库街》《桃叶渡》《乌衣巷》)等;报告文学《沉沦女》;短篇小说《东平之死》;传记文学《早年周恩来》等。作品逾八百万字。其中《早年周恩来》获中宣部第五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逐鹿金陵》入围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八五”(1991-1995)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秦淮世家》获第二届紫金山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2021年76日,庞瑞垠先生将首批藏书正式交付给金陵图书馆。

 

【馆藏名人专藏之武俊达】

  武俊达(1916—1997),笔名武夫、陆夫、武隽等,现代著名音乐家、戏曲音乐理论家。祖籍山西交城县,出生于南京。

  1937年,武俊达中学毕业后投入抗日救亡工作,参加南昌“青年服务团”,向著名作曲家何士德学作曲及歌咏指挥。后考入国立音乐院声乐系。时创作进步歌曲二十余首,并参与反内战歌剧《秃秃大王》的作曲。抗美援朝期间,创作歌曲《打!狠狠的打》。还主编过《南京音乐》、《儿童音乐》、《中国音乐》、《歌曲新集》等。50年代,专门从事中国戏曲音乐研究,涉及江苏及全国各地戏曲数十种,先后撰写了有关戏曲研究,戏曲音乐方面的著作、论文、教材及曲谱等160余篇,数百万字。著有《谈京剧唱腔的旋律和字调》、《昆曲唱腔研究》等。

  武俊达先生去世后,其后人将其所藏的部分文献五千余册捐赠给了金陵图书馆,其中包括先生有关戏曲研究、戏曲音乐方面的著作、论文、教材及曲谱。金陵图书馆以此批捐赠为基础,设立了戏曲文献专藏阅览室。 

 

【馆藏名人专藏之潘文秀】

  潘文秀,印尼公民,原籍广东梅县,现为印尼中爪哇省华文教育协调机构秘书长、三宝垄南洋三语国民学校执行校董,致力于印尼当地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华文教育。

  2015年11月,经《国际日报(印尼)》记者张文喜先生和《铁道建设报》程业女士牵线,潘文秀先生与我馆达成意向,将所藏的全部古籍无偿捐赠给我馆。2016年8月,潘先生捐赠的古籍分三批顺利运达我馆。经整理清点,三批古籍共计482册,其中清代古籍181册。

  这批捐赠的古籍原由定居于三宝垄的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魏永任先生拥有。魏永任过世后,将书籍传给他的独子魏传能先生。潘先生与魏传能先生相识于魏家设立的功德会基金会,魏传能先生任主席,潘先生是基金会理事之一。魏传能先生没有子女,去世前将父亲魏永任留下的这批古籍图书转赠予潘先生。潘先生说:“保存好这批古籍图书是对魏永任和魏传能父子最好的缅怀和纪念。”

 

【馆藏名人专藏之石景宜】

  石景宜(1916~2007),广东南海人,出版家、香港汉荣书局创办人。1978年以来,先后向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个城市的1500多个图书馆、学校和科研单位等,赠送图书400万余册。同时,也把大陆所出版的有价值的图书赠给港台有关机构,为沟通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2006年11月,石先生向金陵图书馆捐赠了数万册图书,这批图书以休闲类的小说为主,以年轻读者群为主要阅读对象。

 

【馆藏名人专藏之计大为】

  计大为,二级编剧。上海人,1928年12月26日出生。17岁即参加上海业余话剧工作,1948年起先后参加上海金香琴、陈少鹏剧团、海光大戏院、文宣越艺社等越剧团任导演、编剧。1951年任上海少壮越剧团编剧。1955年任南京市越剧团编剧、导演,1989年退休。

  编剧的代表作品有:《辕门斩女》(上海少壮越剧团演出)、《柳毅传书》、《天雨花》、《侯门之女》等剧(南京市越剧团演出)。导演代表作品有:《莫愁女》、《天雨花》、《湖畔盲女》、《江姐》、《柳毅传书》等剧。《侯门之女》(与吕一平、陈秋彤合作)获1988年江苏省新剧目观摩演出剧本奖、1987—1991年度南京市文艺评奖编剧二等奖,1992年摄成戏曲电视剧获第12届电视剧“飞天奖”戏曲短篇剧一等奖。

  2016年,计大为先生向金陵图书馆捐赠戏曲类图书百余册,被纳入我馆戏剧专题文献。

 

【馆藏名人专藏之常志成】

  常志成,1939年生,号笔公,江苏南京人,出生于书法世家。原南京工业大学书法协会会长、南京晚晴书画院顾问、徐悲鸿故居书画院顾问、中国艺术投资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常志成老师信仰佛教,其书法笔力强劲、结构谨严,长于书写碑文匾额,代表作品有:南京阅江楼《阅江楼记》、五台山菩萨顶“大悲咒”、贾谊故居《过秦论》。

  2015年常志成老师向金陵图书馆捐赠图书二百余册,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馆藏名人专藏之苏克勤】

  苏克勤,河南省新野县人,现居南京,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南京大学中文系和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职业作家,平民学者。写作之余间或从事文化艺术专题研究,出版专著二十余部,发表和出版各种文字800余万。已经出版的主要作品如下:《彭雪枫全传》(河南人民出版社)、《南京名人旧居》(河南人民出版社)、《项羽虞姬传奇》(河南人民出版社)、《南洋劝业会》(南京大学出版社)、《世运之枢纽——义宁陈氏家族文化评传》(郑州大学出版社)、《千年世家传书香——无锡七房桥家族文化世家评传》(郑州大学出版社)、《百年梨园家——泰州梅氏家族文化评传》(郑州大学出版社)等。

  2017年12月19日,苏克勤老师向金陵图书馆捐赠其部分藏书,共计217册,其中多为文史哲类图书,还有部分南京地方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