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馆报馆刊 > 阅微
第四十八期——孩童与诗
发布时间:2018-10-30
【卷首语】

孩童与诗

李海燕

  如果一个孩子问:一首诗是如何写出来的?相信这并不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

  写诗,从读诗开始。孩子们可能更容易被故事的讲述和形式吸引,和诗之间则存在着隔阂与距离,其实他们只是缺少某个诗人或者某首歌谣拨动心里的摇铃。孩童与诗本是相通的。

  余光中是我们所熟知的诗人,他曾说,南京是他“生命的起点”与“一切回忆的源头”。他脍炙人口的译诗是将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Siegfried Sasson)《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中的经典诗句“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翻译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他还翻译了佛洛斯特(Robert Frost)《雪晚林边歇马》(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结尾是这样写的:

  森林又暗又深真可羡,

  但是我已经有约在先,

  还要赶多少路才安眠,

  还要赶多少路才安眠。

  当父母陪着孩子读这本诗与画结合的书时,有很多话题可以延伸,这些鲜活的句子里,有语言的节奏,有饱满的人生。

  儿童可以阅读哪些诗?这个问题回答起来,也不那么好掌握。有两类是确定无疑的:儿童自己创作的诗、成人为儿童创作的诗,这些专门创作的诗是儿童可以阅读的,但还有更加宽泛的部分:适合儿童阅读的诗。这些诗也许是讲好玩的生活,也许是英雄的咏叹,也许还捎带着点阴沉的味道,更多地通过诗的语调而非意义传达给儿童多样的生活感受,这些都可以让孩子来体会。

  好玩、敏锐的诗为孩童所喜欢,我们古诗中就有不少,并不是专为孩童创作,但朗朗上口,意境有趣,非常适合孩童来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还有很多童谣,也有诗歌的韵味。读了好诗,起码有一个好处,孩子们可以辨认有些故意看上去很浅显直白的诗,刻意雕饰的痕迹变得清晰可见。

  儿童对于节奏的感知,对于重复的热爱,对于生活的好奇,自由天然的性情,让他们与诗歌相契相合。我们有时候觉得诗很遥远,其实诗不在远方,就在日常的生活中,诗意注入某些瞬间,凝固成若干个段落。生活中有各种鼓励我们去写一首诗的启示,我们能做的只有让诗意流淌。

  诗歌的想象基于生活,诗人对生活的直接感受,经过想象的再创造,成为一串语言的铃铛。写诗自然是有技巧的,但又远远超越技巧。诗的最特别之处是从节奏和韵律中,在诗歌的长河里,充分地体会到生活充满未知,面向未来细致地发掘、勇敢地探索,在虚实和深浅、重复和变化中体会真善美,产生强烈共鸣,给人以希望。

  诗是发光体,读一首诗,或者写一首诗,你定格那些在心里飞掠而过的瞬间,一定可以看到星星也在赞许你。


【目录】

  卷首

  孩童与诗 / 李海燕

  访问

  写不尽的六朝旧事——南京出版社卢海鸣社长采访记 / 卜璐

  专稿

  儿童诗片论(节选) /  金波

  儿歌之研究 / 周作人

  活着本来单纯 / 丰子恺

  我为什么教孩子们写诗 / 树才

  那些往昔“杂事”,那些岁月如诗 / 宝木笑

  新书架 

  文笔

  静默之境 / 姚媛

  女作家的乡野梦 / 周水欣

  赏读

  住的梦 / 老舍

  南游杂记 / 梁实秋

  纪念

  他影响了王家卫 / 宗城

  荐书

  童心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