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美活动 > 活动报道
【诗游南京】“诗游南京 文览金陵”第十三站——中华门城堡
发布时间:2019-09-28

  2019年9月28日、10月19日,正是秋风送爽的时节。金陵图书馆“诗游南京 文览金陵”第十三站来到了中华门城堡。中华门是南京明城墙的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门之一,原名聚宝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堡垒瓮城。

  在中华门城门前,仁和老师向孩子们简单介绍了中华门的前世今生,尤其是城门上的“中华门”三个大字,正是国民政府改“聚宝门”为“中华门”的时候,蒋介石亲笔题写的。同时,仁和老师结合城门千斤闸的石槽,给孩子们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当敌军攻入时如何“瓮中捉鳖”的原理,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兴趣。

 

 

  接着,仁和老师带领孩子们来到了南京城墙图前,向孩子们介绍了朱元璋当年修筑南京城的设计理念。朱元璋按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的位置修筑城墙,并把宫城设在紫微垣的位置上,完全打破了自古以来宫城设在城市正中的理念,所以说明代的南京城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产物。

 

  随后,仁和老师带领孩子们参观了“砖心之制——南京城砖展”,并向孩子们介绍了明城墙的建筑质量管理体系。当时明城墙的每一块砖都是由全国各地运送到南京的,尤其是长江上游所产的砖,可以顺着长江省时省力地送到南京来。朱元璋为了保证城砖的烧制质量,要求制砖的每一道工序都有专人负责,而且各级监造官、烧窑匠、制砖人等等的名字都要刻在城砖上,最多的达11级。这也是为什么经历六百年风风雨雨,明城墙依然坚固如初的原因。仁和老师还特别让孩子们找到了一块名为“刘德华”的烧窑匠所制的城砖。

 

  随后,仁和老师带领孩子们登上明城墙,带着孩子们远眺城外的大报恩寺塔、长干里以及雨花台的纪念碑和雨花阁等名胜古迹,并开始了诗词赏析的环节。老师带着孩子们赏析了三首诗词:

 

  杂曲歌词 长干行(节选) 李白(唐)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长干曲四首 崔颢(唐)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金陵古意八首 其四 黄姬水(明)

  聚宝城门平旦开,倾都士女眺香台。

  夕阳官路游人散,竞折花枝插鬓回。

 

 

  最后,仁和老师用一首秋分及一首寒露节气的诗词结束了本次活动。

 

  夜喜贺兰三见访 贾岛(唐)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唐)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本次活动推荐高安宁、王永泉所著的《中华门史话》,金陵图书馆馆藏索书号K92/2567,本书描述了自三国时期到近代以来,诸如顾荣挥扇退敌军、温峤率军战顽敌、刘裕智退卢循、崔慧景兵败建康城、岳飞建康城退金兵等等历史故事。

  金陵图书馆新街口分馆位于南京地铁1号线和2号线换乘平台内,藏书5000册,开放时间每天13:00-15:30;16:00-19:00,欢迎在地铁换乘的市民朋友,前往看书学习。

 

                                                                                      (公共服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