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推广 > 阅微
第五十一期——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
发布时间:2019-06-03

【卷首语】

  舍予人生

  卜璐

  1899年立春前后,老舍出生于北京市小羊圈胡同(现为小杨家胡同)8 号,因着这个节气,父亲为他取名“庆春”,表明了春天的来临,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彼时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正陷于风雨飘摇。次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身为满族护军的老舍父亲在这场侵略战争中阵亡,十几年后,在入学北京师范学校时期,他为自己取字为“舍予”,取“舍我忘我”的意思 。这似乎奠定了他一生辛勤忘我写作的风格基调,也在某种意义上预示了他生命的最终走向。

  老舍的一生,是漂泊跌宕的一生:出生于帝国将陨的时刻,青年起便奔波流浪异乡,经历过几次战争,投身过革命,拥有信念又被摧毁。很难说经历的曲折是否真的会催生作家的创作灵感,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在老舍的文学中,深深烙印了他走过的痕迹。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茶馆》,从清末戊戌变法到新中国成立前期跨度半个世纪,也正是老舍本人亲历的最颠沛流离的一段人生;《四世同堂》故事背景就直接被老舍先生放在了他出生的小羊圈胡同,那其中深重的民族灾难也正是他眼底的苦悲和伤痛;在世时的最后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正红旗下》,以自传体的形式达成了他对自己身世屈辱感的消解。而《骆驼祥子》《月牙儿》《龙须沟》等一个个故事演绎了老舍先生对北京这座城市的体贴和温情,他对市侩的讽刺、对黑暗制度的抨击、对人性的挖掘,下面藏着的是他对普通市民的悲悯和关切。

  今年年初,老舍先生身上有一个几十年的传闻得以澄清。关于1968年颁给川端康成的诺贝尔文学奖原本是属于他,最新披露的档案显示,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入围名单里没有老舍先生。然而,不管是对中国人,还是世界文坛而言,老舍先生的价值并不会因为一个莫须有的奖项而有何影响。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在给《四世同堂》的法文版写序《师者,老舍》时说到:“老舍小说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越国界的。”

  而至于老舍本人,他对待文艺创作和自身成就的态度,就像他1938年加入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时写的誓词中说的那样——“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却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目录】

  卷首

  舍予人生 / 卜璐

  专稿

  回忆父亲老舍 / 舒立

  老舍及其《茶馆》(节选) / 胡星亮、洪宏

  那所破房和两株枣树 / 孙洁

  大地孤独闪光 / 章程

  老舍的散文 / 付宏秀

  文笔

  这颗流星,依然璀璨 / 徐廷华

  心有欢喜过生活 / 安晓涛

  每天都要做的最重要的事 / 周水欣

  新书架 

  赏读

  老舍散文二则 / 老舍

  老舍先生 / 汪曾祺

    春到白鹭洲 / 海笑

  荐书

  春到白鹭洲 / 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