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推广 > 推荐书目
“美阅·读书”——世界地球日主题书展
发布时间:2020-04-08

  世界地球日(EarthDay)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定于每年的4月22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地球日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于1970年发起,现今已发展至全球192个国家,超过10亿人参与其中。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成为宣传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国策、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立正确的自然资源观和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2020年我国的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时间为4月20日至26日,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期“美阅”主题书展我们以“世界地球日”为主题,选取相关图书,希望越来越多的市民读者可以自发的加入保护地球母亲的伟大事业中来。

  1、《地球之美:一部看得见的地球简史》,P183/157

  《地球之美》由法国地质学会主席帕特里克·德韦弗撰写,记录了200个改写地球命运的时刻,呈现46亿年漫长的地球史,堪称“一部看得见的地球简史”。本书2018年4月荣获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

  2、《地球的法则:21世纪地球宣言》,X/305

  本书是斯图尔特·布兰德近10年来关于环境运动之反思而写成的一本著作,主要是讲述了作者关于城市、核能以及转基因的重新思考。他探讨了关于城市、能源、生物技术这三个话题,提出我们必须转变一些长期固守的观念,去接受一些先前不信任的工具。对传统的绿色悲悯心态来一次彻底的反思,才能避免让我们的地球资源遭到灾难性的毁灭。

  3、《拯救地球生物圈:论人类文明转型》,X1/432

  本书在综合汲取中外专家学者和有关研究机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紧密联系当前全球环境的实际,深入探讨和剖析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观点、见解、思路和对策举措,集中论述了“人类文明转型”的必然趋势,抓住了环境危机迟迟得不到根本好转的根源,深刻揭示、论证了唯有走生态文明之路,才能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4、《继续生存10万年:人类能否做到?》,X2/333

  本书理清了人类发展所面临危险、挑战和威胁;分析了关键的能源、矿藏、水和粮食等的问题;强调了主动管理上述资源的重要性;明确了基于空间观测技术而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管理地球未来的重要性与可行性;指出了为确保人类在地球上长期生存,对21世纪作出长期规划的重要性。

  5、《未来地球计划初步设计》

  未来地球计划(FutureEarth)是在2012年6月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峰会)上被正式提出的国际科学计划。该计划是整合原有的国际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四大计划的新的综合性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计划。由未来地球计划过渡小组起草的《未来地球计划初步设计》指明了未来地球计划的初步设计,包括研究框架、管理结构、交流和参与战略、教育和能力建设战略、资助战略,以及实施设计等内容。

  6、《地球与环境》,X2/431

  本书从地球生命之初的精彩绝伦,到不远的尚不可预知的未来,讲述了人类对地球与环境长期以来孜孜不倦的探索,以及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发现。书中的文章均选自近几年《科学新闻》杂志中尤为精彩、受读者欢迎且值得阅读的文章。

  7、《生态都市主义》,X3/469

  本书将城市看做一个系统,一个城市生态系统,试图从社会、经济、文化、规划设计和技术等各个方面,来创造一个和谐、高效、绿色的、城市时代的人类栖居环境。它并不试图给未来理想城市定义一个模式和一条途径,也绝不是一本生态城市建设的手册,而是为实现生态城市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途径、方法和技术参考。

  8、《生态城市:重建与自然平衡的城市》,X2/178=2

  《生态城市:重建与自然平衡的城市(修订版)》是理查德·瑞吉斯特继《生态城市伯克利:为一个健康的未来建设城市》一书之后的又一名作——《生态城市》的增订版,作者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了对在第一版出版之后的三年里对世界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评论与反思。

  9、《烟囱与进步人士:美国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工程师和空气污染(1881-1951)》,X5/944

  在《烟囱与进步》中,大卫?斯特拉德林解释了美国第一次环保运动中特定部分的演变——20世纪初的反烟运动,揭示了当训练有素的专家控制技术知识时,环境保护主义在地区和时代层面的重要性及局限性。

  10、《绿色城市法则:向可持续发展城市转变》,X2/394

  本书展示了如何通过建筑与城市设计策略,来改造和升级后工业时代的城市。现有的和新兴的城市形态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催生了新一代“零排放城市”的思想。这些城市应用增加密度和扩展的新概念,将节能和可持续性作为设计的首要标准。这种“系统思考”的目的是将可持续设计法则与城市未来的整体思想相结合,以形成城市景观复兴永不过时的策略。

  11、《全球变暖时代中国城市的绿色变革与转型》,X3/575

  本书把中国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凝练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气候安全型”城市(简称“三型”城市),并对国内外建设“三型”城市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概括,对“三型”城市的表征、评价指标体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政策体系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对影响中国城市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大气环境污染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提出了若干以“三型”城市为目标模式推进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2、《当代中国的“人——自然”观》,X/404

  本书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开发表的大量人文、社科类中文期刊论文中选择出57篇文章,大致展现了当代中国思想学术界关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思考的话语方式、基本概念、话题指向,以及大致的分析理路和结论倾向,显示了这个时代中国思想者深切的人文情怀、严谨的学术素养和宽广的学术视野。

  13、《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X/413

  本书以长时分段建章,以重要事项和问题立目,勾勒出了自远古以来中国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互动演变的历史脉络,叙述、探讨了非常广泛而复杂的历史环境问题,谋篇布局匠心独运,起承转合洒脱流畅。在帮助我们拓宽历史的视野、了解环境变迁的来龙去脉之外,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益的视角,即透过历史的进程、借助相对主义的视角来考察各种环境议题,在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国情中探讨环境变迁的原因、影响和环境保护的办法。

  14、《与世界同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纪实》,P467/110

  本书针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宏观问题,从微观角度,采用纪实手法,立体、直观地展示了中国政府、城市、社区、企业以及公众,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以及低碳试点、低碳生活等方面努力探索低碳发展的行动成果。

  15、《气候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P468/29

  《气候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论述气候变化对中国国家安全影响的著作。本书依据一个清晰的分析框架和大量翔实的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对全面、准确理解中国的气候变化政策及其走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6、《气候变化适应:科学与政策联动的成功实践》,P467/122

  本书涉及气候变化适应领域一流专家对当前不同案例和情形的详细分析,质疑了迄今为止遍及整个气候适应科学与实践领域的诸多公认真理和不言而喻的假设。详细内容包括:减少海平面上升与城市水资源短缺的不适风险、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美国电力系统的快速转型前景与障碍等。

  17、《生态现代化与气候治理:欧盟国际气候谈判立场研究》,P467/121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之一。在国际气候治理中欧盟采取了积极的政策立场,成为全球减排行动中最主要的推动者。本书从生态现代化理论视角出发,遵循以利益为基础的分析路径,剖析了决定欧盟国际气候谈判立场的因素及深层次动因。

  18、《中国生态系统保育与生态建设》,X3/539

  本书基于生态系统保育的相关理论,对我国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的保育与建设、相关生态建设实践的总结和生态产业发展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这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产业发展都将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19、《多生态,少利己——迈向可持续的未来》,X2/357

  作者马西莫·罗伊长期从事城市设计,就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访了许多国际学者、政府官员和商业界领袖,综合了所有观点,整理成书。本书从美学、规划设计、文化、技术和经济五个方面进行了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性研究。

  20、《中国生态问题与对策》,X3/316

  本书阐明了我国自然环境演变的基础与背景、主要特点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旨在揭示我国生态与环境演变的客观历程、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重大进展,可供从事地理、生态、环境等相关的研究人员参考。

  21、《中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1978-2018》,X3/606

  改革开放40 年,既是中国经济腾飞的40年,也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在曲折中前行的40年。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进入了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本书旨在总结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历史进程,提炼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就和经验,探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期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